北投普濟寺一遊
普濟寺,自奇岩路步行轉溫泉路後,過熱海旅館往陽明山方向,約十分鐘左右,即可看見右手邊有 于右任 先生手書「普濟寺」金字勒石,順著佈滿翠綠青苔的石級往上,約莫四、五十級寬板階梯後,一棟木造大堂即從蓊鬱翠樹間顯現,正門上高掛于右任手書「普濟寺」門額。
右側奉祀子持地藏與日本人當初建廟時立的石碑,根據碑文記載,此寺最早創始於明治時期,主體則是完成於大正年間,由北投地區仕紳及日本台灣總督府鐵道部員工出資興建,又因為是「真言宗」寺院,所以名為「鐵真院」,是全國至今僅存最古老的日式真言宗寺院之一。
殿前不甚開闊,僅約三十餘坪,殿堂採日本奈良佛寺與江戶時代的唐式建築方式,以斗拱架起正方形的歇山單簷,日本人稱之為「人母造」,前簷伸出成玄關,日本人稱之為「向拜」,最前端屋簷兩側設有「鰲尾」、「烏龜」,並以弧形的「海老虹樑」(蝦拱樑)與主結構連結,並向拜柱突出成為「象鼻」,屋頂兩側置有「山花」(妻壁),屋脊兩端有「大鬼瓦」固定大棟,上飾以日本時代「鐵真院」院徽(應該是前田梅缽紋的變體),並裝飾有「山花懸魚」及「破風」,木材乃是上選早期台灣檜木,窗戶為吊鐘形花窗。
面寬與進深均為三間,並不算大,一進入門內則是鋪滿細石子的「土間」地,往前則是一尺半高的榻榻米空間,寺內在日治時代主要奉祀「湯守觀音」。
日本時代原是「真言宗」,到了國民政府接收後,由當時台灣省主席陳誠接待內蒙甘珠呼圖克圖活佛駐錫,甘珠活佛將此處更名為「普濟寺」,嗣後甘珠活佛並將此寺院讓由顯教法師繼任,故自此「真言宗」的「鐵真院」就成為「淨土宗」的「普濟寺」。
目前寺內人員僅約不到十人,僅識一般誦經,所誦經文也是一般的顯教經典,與坊間一般民俗信仰寺廟無異,甚至還在榻榻米上放上不倫不類(請原諒後學用此修辭)的大盞光明燈與香燭高腳桌,外面也多了台式的「天公爐」、水泥「金爐」。
原來佛前的日式五具足,兩支花瓶看來已經丟失,僅剩兩個燭台與一個香爐。榻榻米靠牆邊放著幾張高腳桌,看來他們應該都是「站」在榻榻米上誦經的;更嚴重的是,「子持地藏」也被誤改為「送子觀音」,沒想到後繼者竟然可以無知愚痴到這樣的地步(請再次原諒後學的修辭),「地藏」都可以變成「觀音」。
後學依真言行者之禮禮拜完畢,望著午後突來的大雨,內心卻有無限感慨...
廡殿破風睨磺池,雲板積塵紋縞絲。
樑下櫺影停鐘鼓,座前須彌少樒枝。
真言何需傳淨土,湯守且待問子持。
雨過天清雲破處,濃翠又染御影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