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於那位世尊、阿羅漢、正等正覺者




人施設1


論母2




一 【一誦】


 


有六施設:


(1)蘊施設、(2)處施設、(3)界施設、(4)諦施設、(5)根施設、(6)人施設。




有多少蘊是蘊施設呢?


有五蘊是蘊施設3(1)色蘊、(2)受蘊、(3)想蘊、(4)行蘊、(5)識蘊。




有多少處是處施設呢?


有十二處是處施設4(1)眼處、(2)色處、(3)耳處、(4)聲處、(5)鼻處、(6)香處、(7)舌處、(8)味處、


(9)身處、(10)觸處、(11)意處、(12)法處。




有多少界是界施設呢?


有十八界是界施設5(1)眼界、(2)色界、(3)眼識界、(4)耳界、(5)聲界、(6)耳識界、(7)鼻界、(8)


界、(9)鼻識界、(10)舌界、(11)味界、(12)舌識界、(13)身界、(14)觸界、(15)身觸界、(16)意界、


(17)法界、(18)意識界。




有多少諦是諦施設呢?


有四諦是諦施設6(1)苦諦、(2)集諦、(3)滅諦、(4)道諦。




有多少根是根施設呢?


有二十二根是根施設7(1)眼根、(2)耳根、(3)鼻根、(4)舌根、(5)身根、(6)意根、(7)命根、(8)


根、(9)男根、(10)樂根、(11)苦根、(12)喜根、(13)憂根、(14)捨根、(15)信根、(16)進根、(17)


根、(18)定根、(19)慧根、(20)未知當知根、(21)已知根、(22)具知根。







1 施設PaJJatti給予設定之意;人施設論:論述各種人的品質。




2 論母mAtikA目錄,意即本論綱要。




3 色蘊是欲界(之特徵),其他四蘊是在四地。*四地:(1)惡趣地、(2)欲善趣地、(3)色界地、(4)無色界地




4 (1)(10)10個是在欲界,(11)(12)2個在四地。




5 (16)(17)2個在四地,其餘16個在欲界。




6 (1)苦諦、(2)集諦是世間的,(3)滅諦、(4)道諦是出世間的。




7 (1)(5)(8)(11)(14)10個是在欲界,(20)(22)3個是出世間的,其餘9個是混合的。


 



有多少人是人施設呢?


(1) 時解脫者。


(2) 無時解脫者。


(3) 動法者。


(4) 不動法者。


(5) 退法者。


(6) 不退法者。


(7) 思不當者。


(8) 護不當者。


(9) 凡夫。


(10) 種姓者。


(11) 畏止者。


(12) 無畏止者。


(13) 不當行者。


(14) 當行者。


(15) 決定者。


(16) 不決定者。


(17) 行者。


(18) 住果者。


(19) 同首者。


(20) 住劫者。


(21) 聖者。


(22) 非聖者。


(23) 有學者。


(24) 無學者。


(25) 非有學非無學者。


(26) 三明者。


(27) 六通者。



(28) 正等正覺者。


(29) 獨正覺者。


(30) 雙分解脫者。


(31) 慧解脫者。


(32) 身證者。


(33) 見至者。


(34) 信解脫者。


(35) 法隨行者。


(36) 信隨行者。


(37) 極七次者。


(38) 家家者。


(39) 一種者。


(40) 一來者。


(41) 不還者。


(42) 中圓寂者。


(43) 上圓寂者。


(44) 無行圓寂者。


(45) 有行圓寂者。


(46) 上流至色究竟天者。


(47) 預流者


(48) 為證預流果而行者。


(49) 一來者


(50) 為證一來果而行者。


(51) 不還者


(52) 為證不還果而行者。


(53) 阿羅漢


(54) 為證阿羅漢果而行者。

 


二 【二人】


(1) 忿怒者與瞋恨者。


(2) 覆蓋者與欺瞞者。


(3) 嫉者與慳者。


(4) 狡詐者與偽善者。


(5) 無慚者與無愧者。


(6) 惡口者與惡友者。


(7) 不護於根門與於食不知量


(8) 失念者與無正知者。


(9) 戒失壞者與見失壞者。


(10) 內結者與外結者。


(11) 不忿怒者與不瞋恨者。


(12) 不覆蓋者與不欺瞞者。


(13) 不嫉者與不慳者。



(14) 不狡詐者與不偽善。


(15) 慚者與愧者。


(16) 善語者與善友者。


(17) 防護根門者與於食知量者。


(18) 樹立正念者與正知者。


(19) 戒具足者與見具足者。


(20) 在世間上二種難得的人。


(21) 二種難被滿足的人。


(22) 二種容易被滿足的人。


(23) 二種人的諸漏會增長。


(24) 二種人的諸漏不會增長。


(25) 劣意者與勝意者。


(26) 被滿足者與令他被滿足者。



三【三人】




(1) 沒有希望者、有希望者、離去希望者。


(2) 三病喻者。


(3) 身證者、見至者、信解者。


(4) 糞語者、華語者、蜜語者。


(5) 心像漏瘡者、心像電光者、心像金剛者。


(6) 盲者、獨眼者、雙眼者。


(7) 覆慧者、膝慧者、廣慧者。


(8)(於)諸欲與諸有中的未離欲者,


(於)諸欲的離欲者而(於)諸有的未離欲者,


(於)諸欲與諸有中的離欲者。


(9) 像石刻者、像地刻者、像水刻者。


(10) 三種像樹皮衣者。



(11) 三種像迦尸迦衣者。


(12) 容易被衡量者、不容易被衡量者、無法被衡量者。


(13) 此處有不應結交、不應深交、不應敬奉者;


此處有應結交、應深交、應敬奉者;


此處有恭敬後、尊重後、應結交、應深交、應敬奉者。


(14) 此處有應厭棄,不應結交、不應深交、不應敬奉者;


此處有應捨棄,不應結交、不應深交、不應敬奉者;


此處有應結交、應深交、應敬奉者。


(15) 此處於諸戒完全圓滿而於定與慧少分圓滿者;


此處於諸戒與定完全圓滿而於慧少分圓滿者;


此處於諸戒、定、慧完全圓滿者。


(16) 三師。


(17) 其他的三師。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owdham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