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佛教能夠帶給人類


什麼利益(一)


 


 


今晚講座的題目是「佛教能夠帶給人類什麼利益?」。為什麼選這個題目呢?因為這是每一個人都關心的事情。每個人都想要快樂,而不要悲傷。但你們現在快樂嗎?


有一次有人問佛陀說,每個人都想要快樂,但為什麼多數人都不快樂。佛陀答說那是因為妒嫉與吝嗇的緣故。


因此,由於這些煩惱,許多人都只為自己尋求快樂,而不理會他人的福利,甚至造成其他人遭受傷害。然而以不正確的方法尋求快樂只能帶來些少喜悅,但卻帶來了更多的痛苦。最糟的是他們並不知道自己錯了。這是因為他們並不能夠分別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你們可能會認為事實並非如此,而認為每個正常的人都應該有能力分別善惡。


對於這點,且讓我問你們一些問題。在早上你們拿一份報紙來讀時,它到底是在教你們什麼?晚上放工回來,吃完晚餐之後,坐下看電視時,它到底是在教你們什麼?這兩者都在教你們如何增長貪欲,顯示這種欲樂多麼的好,而那種享受則更美妙。此外,它也教你們如何採取暴力。簡而言之,報紙與電視的多數內容都是屬於教人如何增長貪、瞋、痴的歪理。而在它們的影響之下,許多人都被帶入了邪道。但是不能把所有的錯都往大眾媒介身上推,因為它們只是符合一般人的所好及見解。然而好壞並不是由我們的見解決定。我們能夠從佛陀開示的許多經典裡了解這一點。


在《相應部》裡提到,有一次,有位很出名的戲班經理兼演員,名叫達拉布達(Talaputa),他去見佛陀,向佛陀說,他的戲班師父曾經告訴他,說如果演員以虛構的故事令到觀眾歡笑,在死後就會投生為笑神。他問佛陀對這件事的看法如何。佛陀則告訴他不應該問這問題。然而那戲班經理還是堅持地問了三次。當時佛陀就告訴他,如果他演戲的業成熟,他就會墮入地獄。其原因是他帶給許多人受到污染的快樂,令他們的貪、瞋、痴增長,也令自己的貪、瞋、痴增長。


所以,佛教能夠帶給人類的利益其中之一即是開顯了分辨善惡的智慧。這種智慧是一種正見,是能夠帶給自己及他人利益的重要因素,因為只有如此,你們才懂得如何走上正道。例如,在戲班經理達拉布達聽完佛陀的開示之後,他就捨棄了演戲的生涯,而出家為比丘,精進地修禪,不久之後即證得了阿羅漢果。


在這世上,沒有正見的人很可能會任意而為,例如沉溺於欲樂、渴求名譽、飲酒、賭博等。這些將會為他們帶來長久的痛苦。反之,具備正見的人則可能會全心全意地投入於修善,例如行佈施、持戒、培育慈悲心及修禪以清淨自心。這些將會為他們帶來長久的快樂。


在《法句經》的偈三一六及三一七,佛陀說:


對不應羞恥的感到羞恥、


對應羞恥的不感到羞恥、


及持有邪見的人,


將會墮入惡趣。


 


對無險的視為危險、


對危險的視為無險、


及持有邪見的人,


將會墮入惡趣。


 


佛陀的這些話的確是現代社會的真實反映。例如,許多窮人對自己的貧窮感到羞恥,富人則對自己的財富感到驕傲;沒吸引力的人對自己醜陋的面貌感到羞恥,美麗的人則對自己的美貌感到驕傲。但金錢與容貌是否是判斷什麼是可恥或不可恥的因素?肯定不是。在任何一者當中,只要是品德良善的人就不須因為它們而感到可恥。反之,如果是個沒有道德的人,即使他是非常富有與美麗,他也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在明瞭這一點之後,應當不斷地檢討自己將要做的事是善的還是不善的。而通過只實行善業之下,他變得對其他眾生沒有任何威脅,這即是一種無畏施。而且自己也會獲得善業的善報。


在此,我應當講述《愚人與智者經》的摘要,以顯示愚人如何導致自己的毀滅,而智者又如何提昇自己的心。在這部經裡,佛陀對諸比丘說:


「諸比丘,愚人的特徵、愚人的相、愚人的本質有三個。是那三個?於此,愚人是思惟惡念、說惡語、造惡業之人。如果愚人不是如此,智者如何能夠知道:『這人是個愚人,不是真正的人。』然而,由於愚人是思惟惡念、說惡語、造惡業之人,所以智者知道:『這人是個愚人,不是真正的人。』」


隨後佛陀再告訴諸比丘說,對於犯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及飲酒、服用麻醉品的愚人,他在今世就會遭受三種痛苦:一、當看到別人聚在一起討論時,他以為別人是在講他所造的惡事。二、當看到犯人被國王命人以種種刑罰折磨時,他這個也犯下同類罪惡的愚人就會感到害怕。三、當在椅子、床或地上休息時,他在過去所造的惡業淹沒了他。當時那愚人就想:「我沒有做過好事、沒有造過善業、也沒有為自己建立了防止痛苦的保護所,我造了惡業、做了殘忍的事、邪惡的事。在死後,我將會去到沒有做過好事、善業、也沒有為自己建立防止痛苦的保護所、造了惡業、做了殘忍的事、做了邪惡的事的人的去處。」


過後,佛陀再說:


「造身語意惡行的愚人在身體分解而死之後,即會墮入惡道、苦趣,甚至是墮入地獄。


如果要正確地形容某件事為『這是人們完全不希望、不願與不要的』,那即是地獄。而其地獄可怕的程度強得難以用任何譬喻完整地形容。」


說到這裡時,有位比丘問世尊道:「世尊是否可以給個譬喻?」


世尊答道:「可以的,比丘。諸比丘,假設有些人捉到了強盜,把他帶至國王面前,說:『陛下,這裡有個強盜。請陛下指示要給他什麼懲罰。』國王就說道:『你們在早上時用鎗刺戳他一百下。』於是那些人就在早上用鎗刺戳他一百下。然而,在中午時,國王問(他們):『那個人怎麼樣了?』──『陛下,他還活著。』當時國王就說:『你們在中午時再用鎗刺戳他一百下。』那些人就在中午用鎗刺戳他一百下。然而,在傍晚時,國王問(他們):『那個人怎麼樣了?』──『陛下,他還活著。』當時國王就說:『你們在傍晚時再用鎗刺戳他一百下。』那些人就在傍晚用鎗刺戳他一百下。諸比丘,你們認為怎樣?那人是否會由於被鎗刺戳三百下而感到痛苦?」


「世尊,別說是三百下,即使那人只是被人用鎗刺戳一下,他也會感到痛苦。」


當時,世尊拾起一塊他手掌一般大小的石頭,問諸比丘道:「諸比丘,你們認為怎樣?是由如來拾起、與他手掌一般大小的石頭比較大,還是作為眾山之王的喜瑪拉雅山比較大?」


「世尊,由世尊拾起、與他手掌一般大小的石頭和作為眾山之王的喜瑪拉雅山比較起來是微不足道的。它甚至算不上是(喜瑪拉雅山的)一部份;那是完全比不上的。」


「同樣地,諸比丘,那人被鎗刺戳三百下而感到的痛苦和地獄裡的痛苦比較起來是微不足道的。它甚至算不上是(地獄之苦的)一部份;那是完全比不上的。」


「在地獄裡,獄卒以燒得火紅的鐵叉刺穿他的一隻手,又以燒得火紅的鐵叉刺穿另一隻手,以燒得火紅的鐵叉刺穿一隻腳,又以燒得火紅的鐵叉刺穿另一隻腳,再以燒得火紅的鐵叉刺穿他的肚子。當時他感到痛苦、巨大的痛苦、極劇烈之苦。然而,只要他惡業的果報還未耗盡,他是不會死的。


過後,獄卒把他丟在地上,以斧頭剝削他。當時他感到痛苦、巨大的痛苦、極劇烈之苦。然而,只要他惡業的果報還未耗盡,他是不會死的。


過後,獄卒把他頭下腳上地倒置,以平斧剝削他。當時他感到痛苦、巨大的痛苦、極劇烈之苦。然而,只要他惡業的果報還未耗盡,他是不會死的。


過後,獄卒把他套在一輛馬車,再於烈火燃燒的地上把他拖來拖去。當時他感到痛苦、巨大的痛苦、極劇烈之苦。然而,只要他的惡業的果報還未耗盡,他是不會死的。


過後,獄卒驅趕他在烈火焚燒的火炭山爬上爬下。當時他感到痛苦、巨大的痛苦、極劇烈之苦。然而,只要他的惡業的果報還未耗盡,他是不會死的。


過後,獄卒把他頭下腳上捉起來,丟進烈火焚燒到火熱的金屬鍋裡。他就在沸熱的漩渦裡被煮著。當他被如此煮著時,有時他被捲上來,有時他被捲下去,有時他被橫著捲來捲去。當時他感到痛苦、巨大的痛苦、極劇烈之苦。然而,只要他惡業的果報還未耗盡,他是不會死的。


過後,獄卒把他丟進大地獄裡。於此,諸比丘,關於大地獄:


它有四角與四門,每面各有一道門,


四周牆壁以鐵作,蓋著一個鐵屋頂,


地上也是以鐵造,其中烈火熊熊燒,


一百由旬是其長,處處遍滿是烈火。


 


諸比丘,我能夠以許多種方法向你們形容地獄。而地獄的痛苦可怕的程度強得難以用任何譬喻完整地形容。」


在此,我引用佛陀的話並不是想要嚇你們,而只是說明事實的真相,以便你們能夠懂得避免陷入那些悲慘之境。


在這部經裡,佛陀也舉出一個例子以形容那愚人必須在惡道裡受苦多久。他說:


「假設有人把一個有個洞的軛丟進大海洋裡,而東風把它吹向西、西風把它吹向東、北風把它吹向南、南風把它吹向北。又假設有隻瞎眼的海龜在每一世紀之末升上海面一次。諸比丘,你們認為怎樣?那隻瞎眼的海龜是否能夠把牠的頭穿過那個軛的洞?」


「世尊,在經過很長的時間之後,牠可能辦到這一點。」


「諸比丘,我說那隻瞎眼海龜要把牠的頭穿過那個軛的洞所花的時間,比愚人在墮入惡道之後,再要投生到人間的時間來得短。為什麼呢?因為在惡道並無法可修、無善可修、無善可造、無福可造。在惡道盛行的是互相殘殺及弱肉強食。


即使在經過很久的時間之後,那愚人得以回到人間,他會投生於低賤之家,例如奴隸、獵人、造竹器者、車夫、或拾荒者之家。其家貧窮如洗、只得少量飲食、生活困苦、只有很少的衣服;他醜陋、難看、畸形、多病、目盲、手殘、足廢、或癱瘓;他得不到食物、飲料、衣服、車乘、花、香、膏、床、住所與光;他造身、語、意惡業。造了這些惡業,他在身體分解而死之後,即會墮入惡道、苦趣,甚至是墮入地獄。


諸比丘,假設有個賭徒在第一次下注就輸掉了他的孩子、妻子和所有的財產,而且自己也變成了奴隸,但這種不幸還是微不足道的。遠比這更不幸的是當愚人造了身、語、意惡業,在身體分解而死之後墮入惡道、苦趣,甚至是墮入地獄。這是愚人最愚蠢之境。」


所以《法句經註疏》說地獄是愚人真正的家,只有在很長的時間之後,他才來人間一下子,過後再回到地獄裡。這是為何佛陀說人身難得。然而,許多人都不珍惜此人身。只有在投生到惡道裡時,他們才後悔之前沒有善用作為人時的生命,但那已經太遲了。


當愚人在大地獄裡受了很久的苦之後,他們會投生到小地獄裡。在那裡受了很久的苦之後,他們會投生到另一個小地獄裡。如此在地獄裡受了很久的苦之後,他們會投生到餓鬼道。又在那裡受了很久的苦之後,他們會投生到畜生道。在畜生道裡,他們互相殘殺,造了許多惡業,死後又墮入地獄裡。如此週而復始許多次之後,他們得以投生為人。但他們又再造下許多惡業,死後又墮入地獄裡。所以我們可以稱愚人為地獄的常住者。


 


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到沒有正見的愚人如何在造身、語、意惡業之下導致自我毀滅。所以能夠分辨善惡,然後再依善行事是非常重要的,以便我們能夠為自己帶來幸福,也為他人帶來幸福。佛教不但指明了惡業的危害,也指出了善業的利益。這種智慧是一種真正的利益,是現代科學無法提供予人類的。再者,佛教能夠為人類帶來今生的快樂,也能帶來未來世的快樂。這就有如佛陀在《愚人與智者經》裡所說的:


「投入於造身、語、意善業的智者,在身體分解而死之後,他會投生至善趣,甚至是天界。」


在這部經裡,佛陀又說:


「即使在經過很久的時間之後,那智者再回到人間,他會投生於高貴的家庭,例如富有的貴族、富有的婆羅門或富有的居士家。其家富有、有巨大的財富、有許多的財物、有許多的金銀、有許多的財產,有許多的錢與榖物。他長得美麗、好看、優雅、擁有極美的外表。他獲得足夠的食物、飲料、衣服、車乘、花、香、膏、床、住所與光。他造身、語、意善業。造了這些善業,在身體分解而死之後,他會投生至善趣,甚至是天界。


諸比丘,假設有個賭徒在第一次下注就贏獲了許多錢財,但這種幸運是微不足道的。遠比這更加幸運的是當智者造了身、語、意善業,在身體分解而死之後,他投生至善趣,甚至是天界。這是智者圓滿的境界。


這即是世尊所給的開示。諸比丘對世尊的話感到滿意與歡喜。」


 


諸位聽眾,你們是否也對世尊的話感到滿意與歡喜?


 


如果你們想要真的得到歡喜,你們就必須依照佛陀所教的過活,只有如此你們才能從佛陀之言獲益,而感到歡喜。然而,許多佛教徒只是腦袋明白業報的自然法則,但並沒有把它放到心中;他們相信這法則,但並沒有依它實行。愚人只會希望所造的惡業沒有惡報,以及希望有不須造善業即自動到來的善報。但業報的自然法則並不理你們是否相信它,也不理你們是否喜歡它,它依然只是依照它自己的原則運作,即:作善得善報,作惡得惡報。如是,我們獲得的果報是依我們所造的業而定,而不是依我們的期望而定。


 


佛教徒時常會談到慈悲,但那是不夠的。他們必須在行為上實踐它們。他們必須具有智慧與慈愛地行佈施。他們至少必須把五戒持得清淨。若人不持五戒,反而隨心所欲地殺生、偷盜、邪淫等,那麼,我們是否能夠說這個人慈悲呢?肯定的,他並不慈悲。慈悲的人怎麼能夠殺生呢?這種人不單只是對其他眾生不親善,也對自己不親善。我們可以從《相應部‧僑薩羅相應》明白這一點。


(有一次,)波斯匿王向世尊說:「世尊,在我獨自一人休息時,我在想:『誰愛惜自己?誰不愛惜自己?』世尊,當時我這麼思惟:『造身語意惡行的人,是不愛惜自己的人。即使他們說:「我愛惜自己」,他們並不愛惜自己。這是什麼原故?因為他們為自己所作的,是怨恨者對其敵人所作的行為。所以他們並不愛惜自己。


然而,修身語意善行的人,是真正愛惜自己的人。即使他們說:「我不愛惜自己」,他們還是愛惜自己。這是什麼原故?因為他們為自己所作的,是朋友對其友人所作的行為。所以他們是真正地愛惜自己。』」


「的確如是,陛下,的確如是。你所說的一切我一再重複,及印證它是正確的。」


所以,如果是真的愛惜自己的話,你們應該依佛陀所認同的來實行,也應該遵照佛陀在《法句經》偈一五七裡所說的:


若人懂得愛惜自身,


他應當好好地保護自己。


在三夜的任何階段裡,


智者應保持(對邪惡)警覺。


 


在此,三夜是指生命的三個階段。


所以,如果希望自己獲得幸福,你們應該修善;如果希望為其他人帶來幸福,你們也應該修善。你們應該修佈施,佈施給有需要的人。如此就能夠利益到他人與自己。佈施能夠帶給你們什麼利益呢?在《中部‧小業分別經》裡,佛陀說:


「在此,學生,有某個男人或女人佈施食物、飲料、衣服、車乘、花、香、膏、床、住所與燈給沙門或婆羅門。由於他實行這種業,在身體分解而死之後,他會投生至善趣,甚至是天界。但是如果他沒有投生至天界,而是再回到人間來,那麼,無論投生到那裡,他都是富有的。」


 


但佛陀只是針對持戒清淨的人而說。因為佛陀在《中部》裡說道:「諸比丘,戒行清淨者的意願基於自己的清淨戒而得以實現。」所以,這就是說你們必須把五戒持得清淨。再者,如果你們持守這基本的五戒,你們也將會獲得它們各自的善報。取第一條不殺生戒為例,佛陀在《小業分別經》裡說:


「在此,學生,有某個男人或女人斷除殺生、遠離殺生、丟棄了棍杖與武器;他溫和、慈祥、對一切眾生都懷著悲憫心。由於他實行這種業,在身體分解而死之後,他會投生至善趣,甚至是天界。但是如果他沒有投生至天界,而是再回到人間來,那麼,無論投生到那裡,他都是長命的。」


 


在此,你們可能會質疑是否真的有未來世。對於這點,你們應該如理地思惟。如果是沒有未來世的話,行善也能夠在今生帶給你們利益,例如:安心生活、名聲良好、被智者讚嘆、沒有後悔等等。但如果是有來世的話,你們將會在來世感到更快樂。這就有如佛陀在《法句經》偈十六裡所說:


這一世他感到喜悅,


來世他一樣感到喜悅,


行善者在今生與來世都感到喜悅。


當憶及自己清淨的善業時,


他感到喜悅,非常的喜悅。


 


反之,即使是沒有未來世,造惡還是會在今生為你們帶來痛苦,例如:活得不安心、惡名遠播、被智者指責等等。而如果是有未來世的話,你們將會在來世遭受更多的痛苦。這就有如佛陀在《法句經》偈十六裡所說:


這一世他受苦,來世他一樣受苦,


造惡者在今生與來世都受苦。


想到「我造了惡業」時,他感到痛苦。


再者,當投生至惡道時,


他會遭受更多的痛苦。


 


考慮到這一點,你們應該只造善業;如此你們在今生與來世都不會遭受損失。


從今晚的講座,我希望你們現在能夠明白佛教能夠帶給人類什麼利益。那些利益就是:


一、有關持戒、行善與發展心智的智慧,而這種心智的發展是遠比現代科學所提供的物質發展更為崇高的;


二、發展心智所帶來的善報。這些利益不同於只能為你們帶來短暫的快樂、有如利刀上的蜜糖之利益。在體驗這些利益之後,你們並不需要為它感到後悔。然而,這些還不是佛教能夠帶給人類的最上等利益。


在下兩堂講座時,我將會告訴你們從修習佛法當中能夠獲得的更殊勝的利益。在結束今晚的講座之前,我想再引用一首《法句經》裡的偈:


只有自己才能造惡,自己才能污染自己;


只有自己才能不造惡,自己才能清淨自己。


淨與不淨只看自己,無人能夠清淨他人。


 


這即是說,如果你們想要改善自己的生活及提昇自己的心,你們必須自己致力於培育清淨;沒有任何他人能夠為你們做。


 


願你們能夠從佛法當中獲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lowdhamma 的頭像
    flowdhamma

    禪修的部落格

    flowdham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