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二十二講


戒清淨


     今天開示「戒清淨」。


  如同向高取物,須登階梯,修諦觀成就道慧果慧,亦須拾清淨階梯而上,謂七品清淨:戒清淨、心清淨、見清淨、釋疑清淨、識正岐途慧眼淨、識正法門慧眼淨、得法眼淨。


  今天開示第一品戒清淨。


 


          雖壽百年,不習戒定,


          不若一日,具戒者貴。


 


    若戒有破犯,就不易得定、不易成就諦觀慧品。所以,修習諦觀須持戒清淨。居士戒可以重複受持,然後就能獲得戒清淨;比丘則須嚴持比丘戒,不得破犯,才能獲得戒清淨。


戒分三


1.普通戒。寧損財物不毀戒。


2.上乘戒。寧毀身根不毀戒。


3.上上乘戒(性戒)。寧捨生命,決不毀戒。


    普通戒清淨者招感王、后的富貴報;上乘戒清淨者感生天界;上上乘戒清淨,並勤修諦觀者,能成就涅槃。


    持戒清淨者有五種殊勝利益:


 


         精明多財美名播


         處眾不懼死不迷


         生天界享天人福


         持戒善報五勝利


 


1. 心思清淨精明,現世多財富足。


2. 語云:「風送花香,口傳美譽」。具戒具定者名


  揚遐邇。


3. 週旋王公貴族、高僧大德間,處眾而不懼。


4. 臨終不迷,正念分明。


5. 善趣受生。


戒的美德是莊嚴具。小孩子著此具,不但無人批評,反會受稱讚;中年人著此具,光彩照人;老年人著此具,更受人尊敬讚嘆。所以,戒莊嚴無分年齡。不像衣飾須與年齡相稱。


   青年杜巴曾問佛:「佛陀,緣何有人健康,有人多病?」佛開示:「造殺生、偷盜、妄語、兩舌惡業者,生生世世招多災多病報,身心受苦。持戒遠離惡業者則身體健康。」


    所以,持戒是感得身體健康的因。修行佛法的人也應有別於一般人,一般人的飾具是金銀首飾,而修行人的最佳莊嚴具則是戒。戒香與花香也有别,花香逆風不聞,唯順風能聞,戒香則順風逆風皆馥郁可聞。


 


    佛世,有卅比丘向佛請法後,擬到百二十由旬外的山中潛修。佛眼見此地有厄難,而化解此難者非旦格薩沙彌莫屬。旦格薩是舍利弗尊者之徒,就教比丘們行前到舍利弗處禮别。舍利弗尊者會意,乃命旦格薩沙彌與比丘同行。


   七歲的旦格薩沙彌是阿羅漢,其母本是舍利弗尊者的護法弟子,於懷旦格薩時死亡。工人在火葬時見獨有肚子燒而不化,就用竹尖挑破後縱火離去,因此挑傷胎兒的眼角。翌晨,發現胎兒仍在火堆上活着,遂交由親人撫養。


    後來算命師為旦格薩算命,謂旦格薩的收養者將罹七世窮苦。然而,若旦格薩出家為僧,則從修者眾,名揚於世。稍長,旦格薩的玩伴常背地裏稱他「火中遺孤」。問親人得知根由後,思維世間多苦,得人身當修道解脫方是正途。於是徵得親人同意,依舍利弗尊者受沙彌戒,在落髮行觀照時,當下證得阿羅漢果。此時年僅七歲。


   旦格薩沙彌與卅比丘抵達樹林時,正好遇到一夥強盜覓人斷喉取血,以祭神保祐打劫活動,於是要求一比丘作此祭品。


   上首比丘奮勇當先,其餘亦相爭不下之際,旦格薩挺身自薦,眾皆曰於理不合而堅持不允。於是沙彌解釋,同來乃專為解救此難,望勿擔心云云。


    旦格薩跟隨到強盜處,強盜轉身取刀在磨時,小沙彌在樹下已入阿羅漢果三摩缽提。盜首舉刀砍小沙彌脖子時,「叮」一聲刀鋒彎曲。再磨利砍時,「咚」的一聲,刀口又彎曲了。這般時候,一般人無不跪哭告饒,而小沙彌却了無懼色,文風不動,盜首納悶問道:「你不畏刀砍,穩如泰山,是何道理?」小沙彌答:「阿羅漢絕不怕死。身是累贅,有苦無樂。死是丟下包袱樂事一樁,有何可痛可懼?」盜首思維:無情的刀尚知敬畏阿羅漢功德,我乃有情反不如刀。於是跪下認罪,請求出家,其餘強盜也都悔悟前非,要求出家,保證永不作惡。


   小沙彌遂為衆授沙彌十戒,收為徒弟,領到卅比丘處說明經過,同往拜見舍利弗尊者。尊者大喜,命領到佛所,禮佛稟明經過。佛於是開示:「善哉。汝等昔為強盜,無戒無定,虛度光陰。今效法汝師,嚴淨毗尼,雖活命一天,也極尊貴。」復說偈曰:


 


          雖壽百年,不習戒定,


          不若一日,具戒者貴。


 


願大衆成就最根本的戒清淨,並成就七清淨的其餘清淨,速證諸苦寂滅之涅槃。


善哉!善哉!善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lowdhamma 的頭像
    flowdhamma

    禪修的部落格

    flowdham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