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自網路文釋迦牟尼佛傳 (二)之片段
捨棄了尊貴地位和豪華亨樂生活的王子,剃除了鬚髮,被上了袈裟,赤托砵,沿途乞食,為的是找尋心靈的解放,探索宇宙和人生純真善美的道理,帶領世人到那清涼自在的涅槃城,所以在這大悲大願的精神推動之下,他已經不同於一般的凡夫俗子了, 具有這種偉大胸懷的人,我們就尊稱他為菩薩.
菩薩在這山林中住了七日之後,就開始步向王舍城乞食,城中的人們看見了威儀尊勝的菩薩,馬上報告了給他們的國王瓶沙王,瓶沙王知道了菩薩未出家之前是悉多太子,就派人送上最好的食物和種種用具,邀請太子來到王宮,並勸太子還俗協助他一同治理國政。菩薩對國王說︰“大王,對於物質的享受我已無所希求,也沒有想過要統理國政,我是為求最上菩提,為利益一切眾生而出家的”。瓶沙王雖然再三請求而終不能打動菩薩堅定的決心,於是就對菩薩說︰“你這樣堅定,將來必定成佛。當你找到了滅除煩惱和苦痛的真理以後,請先降臨到我的國土來,並請首先為我說法吧”。當時摩揭陀國是一個經濟和文化都相當發達的國家,很多賢哲在這裏傳授各自的見解和知識,菩薩得到國王的許可,就在摩揭陀國尋訪名師,希望能找到解脫自在的方法。在這裹,菩薩曾經遇到過二位姓羅摩子的修行仙人,菩薩向他們學習了二種修習禪定的方法,並得到了二位仙人的讚賞,但是經過了實踐這方法之後,菩薩知道這些方法並不能達至智慧開悟之道,必須以自已的智慧和努力作大精進,才能解脫生老病死、不斷輪迴的枷鎖。於是就離開了王舍城,一路向南方步行,直至來到了一個山青水秀,叫優樓頻羅村的地方,在這裏有一批以苦行方式修行的人,他們有的只食飯汁,或食麻米,或食樹葉果實,有的甚至只食牛糞,鹿糞,有的長時間不坐不,單站立,有的就於荊棘之上,各以不同的方式折磨自己的身體.於是菩薩也精進勇猛地刻苦學習,甚至極端到一日間只食一粒胡麻或一粒米,有時竟至七日間才食一粒胡麻或一粒米,這種情形維持了六年之久,逐漸,菩薩的身體奴變得極度消瘦和虛弱,他血肉枯萎,眼窩深陷,肋骨凸露,再無多餘的氣力,甚至連走路都開始覺得有困難.有一次在修行禪觀的時侯,身體產生了極大的痛苦,以至暈倒了。不知過了多久,菩薩慢慢恢復了知覺,就從顫抖地從地上站了起來,再繼續修行。感動了林中的猿猴和鹿為了環護菩薩都不禁銜來了鮮花和水果作為供養。
經過這次與死神的接觸,菩薩繼續沉思著,回憶起以往有一次在家鄉坐在一棵榕樹下面入定的情況,那一次是在愉悅的心境中,精神得到高度的集中和統一,可以清晰的思考問題,菩薩知道了自己並不能從絕食和折磨身體中得到智慧,一定要在寧靜的環境中,身體和精神都在健康正常的情況之下才能具足理智和觀察,才能獲得定境和智慧,找到解決生死大事的方法和答案。於是他決定中止絕食,要恢復正常的生活和食物,於是就向河邊的地方行去,來到了尼連禪河邊,菩薩看見這裏林木青幽,河水清流盈岸,地勢平坦,距離附近的村落亦不太遠,能便於乞食,於是就決定在這裏以不苦不樂的中道方法來思考問題,並走到尼連禪河去,用清徹的河水洗淨身體的污垢,由於太羸弱的緣故,以至洗浴完了須要攀扶著樹枝才能慢慢地走回岸上。
卻說住在附近舍那尼村中的善生女,由於祈求神的庇祐而生了一個兒子,這天清晨,帶著叫做滿的侍女要到林中供奉樹神。她們用金碗裝著特別豐美的乳粥來到樹林,看見菩薩坐在樹下,太陽從東方昇起,照著菩薩身上發出大光明,連林中的樹木都染成金色,善生女和滿都非常歡喜,覺得在這裏遇到了菩薩非常吉祥,就趕快向菩薩禮拜著說︰“請接受我們供獻的東西,金碗和乳粥”。菩薩也喜悅地為善生女和滿祝福,並且為了將來利益一切眾生故,接受了食物。這時,陪伴菩薩一齊出家修行的五位青年,本為佩服菩薩的苦行而追隨他,等待他覺悟了人生宇宙的真理,然後教導他們。現在看見菩薩又食飯了,就用輕蔑的態度說︰“我們原以為這個人能克苦求道,可是他現在不肯克苦和精進了,又接受了食物,過起舒適的生活來了,像他這樣永遠也不能成道的”。於是他們五人就離開了菩薩,繼續用自己的方法去修行了。
菩薩既已洗淨了身體的污垢,食了乳粥又補充了體力,整個人都覺得身心輕快起來。這一天,他在娑羅樹林中靜坐了一天,到了黃昏的時候,走向尼連禪河畔的一株菩提樹那裹去,路上遇見了一個叫做吉祥的農夫,吉祥在田野中工作了一整天,割了一大草正挑著草回家去,看見了菩薩就知道是非凡的人,送了八束草給菩薩。菩薩攜了吉祥草,來到菩提樹下,敷設了座位,面向東而坐,作了堅固如金剛般的決心,對自己說道︰“即使我的皮膚血肉筋骨都乾枯銷毀,如果我不證得無上佛果,決不離開此座”。
正在這個時候,自從菩薩在六年多前離開王宮以來就一直緊追不放的魔王又出現在菩薩面前,還帶同愛欲、愛念、愛樂三個魔女一齊來勸菩薩回心轉意,試圖阻撓菩薩的決心。魔女化作千嬌百媚、冶艷無比的玉女,在菩薩面前百般挑逗,又施展美妙歌喉,歌唱著勸阻的話語,惡魔波旬對菩薩說︰“你的身體這麼羸弱,如果你坐在這裏不起身地努力求證佛果,你一定會死的,正如你過去六年的苦行一樣對你毫無好處。你不如就放棄了這種出家的生活,再回去王宮過從前享樂的生活吧,我的三個美麗女兒會陪伴著你,侍奉你。回去享樂吧,不要在這裹悲慘地死去了!”但是菩薩深知魔王的詭詐,對魔王和他的三個女兒說道︰“我知道你,魔王,你是懦夫的主人,我不會被你們欺騙和嚇退;我知道你們還有一支龐大的魔軍,包括貪婪、憎恨、愚痴、饑渴、懈怠、懶惰、懦弱、恐懼、疑惑、偽善,虛榮,權勢、自我稱讚,這就是你征服懦夫的一支魔軍。但是我已經準備要和你的隊伍進行戰鬥了,因為在與你們戰鬥中死去要比在失敗中偷生強些。我要在各處訓練弟子和你們的軍隊作戰。這就是我對你們的答覆”。惡魔波旬和他的三個女兒,看見用甜言蜜語和恐嚇都不能動搖菩薩的決心,只得垂頭喪氣,苦惱地走了。
最後,菩薩在寧謐的情況之下,使自己的心獲得了清淨,既堅定又柔和,能夠集中思力考慮問題,即於初夜獲得了第一種智慧,這種智慧可以令他清楚地看見了他過去世中的一切情景。然後,他繼續獲得了第二種、第三種以至第四種的智慧,了解到世界怎樣生起、變化以至壞滅的種種原因。看見和感受了痛苦,知道了產生痛苦的原因,看見和感覺了煩惱,也清楚地了解到產生煩惱的原因.在這個時候,菩薩思考到破除貪欲、瞋恚和無明煩惱的智慧,認識到痛苦是甚麼,如何解除痛苦,同樣地也認識到煩惱是甚麼,以及如何解除煩惱,他發現了這個道理以後,就破除了這些煩惱,使自己完全徹底地解除了煩惱的束縛。他心中的愚昧被智慧趕走了,正如黑暗被智慧的光明所趕走了。這時他獲得了覺悟,證得了無上佛果。天邊也開始現出了曙光.菩薩以他久遠世以來所修集的福德和智慧都圓滿成熟了,他獲得了至高無上的大功德大覺悟,具有大能力作教導世人的尊師,所以被尊稱為佛陀,意思是一位覺悟了宇宙人生至高真理的聖者,或被尊稱為世尊,意思是世人之中最尊貴的聖者.
突然
想到這個故事情境中
有段描述未成佛的修道菩薩與魔王魔女十魔軍等煩惱的對峙時的對話
讓我印象深刻突然想到可以拿來如何幫自己處理內心的煩惱
劇情重點段在於
魔王又出現在菩薩面前,還帶同愛欲、愛念、愛樂三個魔女一齊來勸菩薩回心轉意,試圖阻撓菩薩的決心。魔女化作千嬌百媚、冶艷無比的玉女,在菩薩面前百般挑逗,又施展美妙歌喉,歌唱著勸阻的話語,惡魔波旬對菩薩說︰“你的身體這麼羸弱,如果你坐在這裏不起身地努力求證佛果,你一定會死的,正如你過去六年的苦行一樣對你毫無好處。你不如就放棄了這種出家的生活,再回去王宮過從前享樂的生活吧,我的三個美麗女兒會陪伴著你,侍奉你。回去享樂吧,不要在這裹悲慘地死去了!”
但是菩薩深知魔王的詭詐,對魔王和他的三個女兒說道︰“我知道你,魔王,你是懦夫的主人,我不會被你們欺騙和嚇退;我知道你們還有一支龐大的魔軍,包括貪婪、憎恨、愚痴、饑渴、懈怠、懶惰、懦弱、恐懼、疑惑、偽善,虛榮,權勢、自我稱讚,這就是你征服懦夫的一支魔軍。但是我已經準備要和你的隊伍進行戰鬥了,因為在與你們戰鬥中死去要比在失敗中偷生強些。我要在各處訓練弟子和你們的軍隊作戰。這就是我對你們的答覆”。惡魔波旬和他的三個女兒,看見用甜言蜜語和恐嚇都不能動搖菩薩的決心,只得垂頭喪氣,苦惱地走了。
...
其實我看到的是另一個更精細的版本對話
我稱之為經典名言
魔女化作千嬌百媚、冶艷無比的玉女,在菩薩面前百般挑逗,又施展美妙歌喉,歌唱著勸阻的話語,
菩薩說︰“ㄘㄟˊ,你們這樣努力的獻醜態,這是在作什麼 ,
去!我不用.
經典名言就是
(口氣是肯定堅定有力的喔)
去 我不用
我想學佛禪坐
但卻沒有這種喝五欲煩惱的堅定力量與信念
所以
有一天突然出現這段故事的情境
想到自己就是沒有學會這一句經典名言
沒有善用這一句名言
所以常敗在魔王魔女與十魔軍之下
煩惱來時
要記住
這一句佛陀成道前的經典名言
去 我不用
相信大家
你我就會看到佛陀加持的力量喔
就知效果
你有什麼生活上的煩惱是無法抗拒嗎
要記住學會善用這一句經典名言喔
相信你會經驗到神奇功效的喔
注意口氣
要堅定肯定有力不動搖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