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網路資料 轉貼
October 21, 2004
795-何謂『五慳』
'標題:何謂『五慳』
眾所周知:『布施』度,梵語檀那,此翻布施,謂布己所有,施與眾生。布施可度『慳貪』,略分三種:(1)財布施(2)法布施(3)無畏施。約功德而言,能行布施,即可除怨;約對治煩惱而言,則可去除貪慳之障。至於何謂『五慳』?茲依《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 【住處慳】。云何住處慳?即若於住處顧戀繫心。謂如有一作如是念:『願此住處屬我非餘,我於此處經行敷設,居止受用勿餘復得。』彼於住處顧戀繫心,於他有情障礙遮止,不施不惠不隨施惠,不棄不捨不遍棄捨,是名住處慳。
(二) 【家慳】。云何家慳?即若於施主家顧戀繫心。謂如有一作如是念:『願此施主家屬我非餘,我於此家獨入獨出,往還親昵居止受用勿餘復得。』彼於施主家顧戀繫心,於他有情障礙遮止,不施不惠不隨施惠,不棄不捨不遍棄捨,是名家慳。
(三) 【色讚慳】。云何色讚慳?即若於色讚顧戀繫心。謂如有一作如是念:『願我獨得微妙好色,眾所樂見顏貌端正,成就第一清淨圓滿,諸顯形色餘無及者;願我獨得廣大名稱善聲善譽,遍諸方維一切世間,皆共讚頌餘無及者,唯我善知受用飲食,及餘資具令所飲食,隨時消化資具長養,面色光澤皮膚細軟,眾所愛樂餘不能及,唯我善知冠帶衣服,及諸嚴具莊飾形貌,令極顯好餘皆不及。』彼於色讚顧戀繫心,於他有情障礙遮止,不施不惠不隨施惠,不棄不捨不遍棄捨,是名色讚慳。
(四) 【利養慳】。云何利養慳?即若於利養顧戀繫心。謂如有一作如是念:『願我獨得世間利養,餘不能得願獨差我,受諸利養不差餘人;願獨知我具大福慧,隨時布施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及餘資財,一切世間無及我者。』彼於利養顧戀繫心,於他有情障礙遮止,不施不惠不隨施惠,不棄不捨不遍棄捨,是名利養慳。
(五) 【法慳】。云何法慳。即若於教法顧戀繫心。謂如有一作如是念:『願我獨能宣說正法,餘皆不能;願我獨能令他誦念,餘皆不能;願我獨能問答決擇,餘皆不能;願我獨能持素怛纜,及毘奈耶阿毘達磨,餘皆不能;願我獨能分別解釋、善理教者,所造諸論及自能造,餘皆不能。』彼於教法顧戀繫心,於他有情障礙遮止,不施不惠不隨施惠,不棄不捨不遍棄捨,是名法慳。
由此觀之,吾等學佛修道者若具此『五慳』,將無法如同修『布施波羅蜜』,可從生死苦惱此岸度到涅槃安樂彼岸,而了脫生死,超出三界。何以故?蓋貪是求其所無,慳是吝己所有,此是煩惱障之根本,唯有行布施法,能破除之。又吾等學佛修道者若能破除此『五慳』,而修行布施波羅蜜,即可廣結善緣而除怨,否則,一家飽暖千家怨,財聚則民散,不免結惡緣。
總而言之,得破除此『五慳』之布施,為佛弟子應有之德行,六度、四攝都以布施為首。小乘雖以自度為主,然亦深重布施之修行。由布施程度之深淺,可為佛弟子對於佛法有無深切認識之測驗。舉凡對佛法有深切認識者,對財物布施無不量力而行。布施是一種犧牲,能把自己所有之財物施於人,或獻出自己精神生命去成就他人;布施是順於無常、無我之真理,故能大心行施之人,對佛法之正理最易契入。學佛有自利行與利他行二種,布施是利他行中最顯著之表現。換言之,人人隨時隨處都有布施之機會,只要有犧牲自我、同情他人之心,盡其在我,固不限於家財無盡方可行布施,布施到沒有任何東西不可捨,施捨之後,不但不計酬報,亦無一點悔意,至此地步,可算是『三輪體空』之具足布施。願與諸仁者共勉之!Wednesday, October 20, 2004
妙音書院【http://home.kimo.com.tw/famscl/ 】
【http://family.club.hinet.net/famscl/ 】
【http://tw.club.yahoo.com/clubs/famscl 】
【http://home.pchome.com.tw/school/famscl/ 】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famsclnet-1/ 】
【http://blog.sina.com.tw/weblog.php?blog_id=986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c6uurjfl7afq6ghbsguhvnqp52 】
發表於 October 21, 2004 12:01 AM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