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Q:

為何懂般若看般若經還要吹冷氣


我認識一個和尚每天都喜歡說般若和空阿空,既然五蘊皆空幹麻吹冷氣,跟本就是會熱,跟本沒有五蘊皆空,人家以前人悟道空就會捨一切外相,真的
  • 2008-10-05 11:40:31 補充

    我的意思是般若是空 ,以已經到了空的境界,為何還要吹冷氣,證人虹光就不冷不熱了,如果還要吹冷氣就是騙人的



A:

五蘊皆空...不是空空

五蘊皆空

是說

不執著五蘊而生起邪見無明貪嗔癡

...真正懂得五蘊皆空的佛陀與聖弟子也是要吃飯休息的

...
...
至於吹冷氣是現代人的物質福報吧

古代修行人大多是在雪山山區...
直接就是冷氣區...不用再裝冷氣吹冷氣

...


如果大大說的修行人不論在家出家
有福報吹冷氣替自己五蘊色身降溫減少他自己色身的苦惱
也沒因為吹冷氣而造成自他經濟上的負擔壓力...
我們只能說他福報大....
有的修行人也是在王公貴族的水準品質下生活著...
但內心還是要不執著...不因此而起貪嗔癡...努此努力而修行
不是為了無謂之苦吃苦耐勞才叫做修行五蘊皆空阿

誰說修行讀經一定要吹暖氣不能吹冷氣
不要羨慕別人福報因果...

清楚自己吹不吹冷暖氣有沒有貪嗔癡比較重要
....互勉之


在家出家修行人
有很多種角色及程度差別
有時要分清楚一下

才不會被各自的不同修行狀況給混淆矛盾
而說他人有對有錯

五蘊皆空
有理上的解悟
也有各人定慧上的實際體悟證入不同

有人是阿羅漢但他沒有神通
有人有神通力但他不是阿羅漢
這些佛典記載很多
三藏修學來說
有的通經教但不一定通戒律
有的精通三藏...五蘊皆空說得頭頭是道..
但還是凡夫學人有種種色身苦..

這樣的在家或是出家修行人
無法直接用忍耐禪定慧力的修持來直接減少苦
但還是可以如法如律的接受四資具供養
來減少修學佛法時所遭遇的生活上的困頓苦惱



我們也不用因為一個佛理...說這樣...就拿來檢識別人的修行說他是假的
不用檢視他人的修行境界證悟程度問題...

只要以三法印及佛法戒定慧
來判斷這些說是修行的各種修行人
在知見及行為上有沒有矛盾偏差即可

我們也都可以自由選擇接受或不接受這個修行人的說法
因為
修行上的信解行證...最後都還是要靠自己
別人只是助緣....你相信大師迷信大師...最後的實際修行還是要你自己去落實

遇到正確的法說有修證的修行人...是遇到善友知識善因緣
遇到怪怪的一堆五花八門的錯誤說法...是遇到惡友知識惡因緣

要學佛講修行研究佛理
對各種...信解行證....戒定慧...經律論...等等各種角度要清楚融通



不是拿定的標準來說戒慧如何..
或是說拿究竟經文義理的角度來說
所有不達這些標準狀況的人都是假的修行人
...
...
在各人修學的過程中
一定會有不圓滿的過與不及的身口意等造作疏失問題
但這些是凡夫修行者的漸修過程...

不能一味的用有高度禪定功夫或是各自戒定慧修證的標準來..
這樣胡亂自己誤解的套用在一切人身上....會不小心中招...
造成毀謗口業或是輕慢佛法聖人
...



聽說
佛教佛教徒也是有其各自的倫理道德要守持

例如
1.出家受戒百年的比丘尼要頂禮剛出家初受戒的比丘...因為尊重比丘戒法
2.
證悟阿羅漢的小沙彌或是小戒後出家受戒的比丘
還是要頂禮服務未證悟的凡夫比丘及長老...還是要尊重三寶戒法

出家人自己也要修持懂得恭敬三寶...

3.在家的真佛教徒是一定恭敬三寶的...
證悟的沙彌都要頂禮凡夫比丘..

不可能說..證悟佛法修持的在家人
不懂得應該禮敬三寶
即使對方只是凡夫比丘..還在修學當中即使出了名都算在內


當然這不是說連惡性不持戒不如法的種種邪知邪見比丘也都要迷信不疑
比丘他們有他們自己的戒法問題處理裁斷方式

但如果也觸犯的社會法律
泰國僧人如果犯了國法是要還俗穿上在家衣服繼續接受法律制裁的
...只是台灣不是佛教國家..僧團制度是各立山頭..所以在出家戒法上處理會有許多各自的認知
無法像泰國一樣有僧王制度...全國性的出家與在家戒法的違犯處理單位
...

無論如何

基本的恭敬三寶
這是佛法教內七眾弟子應該都知道的戒法倫理
一切佛法修學也是從這裡開始

基本的..正確信仰佛法僧三寶..開始
...

互勉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lowdhamma 的頭像
    flowdhamma

    禪修的部落格

    flowdham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