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Q:


在下相當地好學好問,打從當學生的時候 就是這樣了
所以很用功地收集所有修行的資料 ,看看哪個法門適合自己

另外,yu大德,若是 因為讀了過多的佛學
而因此輕視 其他人間世俗的東西,例如 人類所造的種種文化 、物理學、生物學 經濟學、立法院 等等
對佛教來說 我這是犯了什麼樣的毛病呢?
亦即 過度執著於真理,而過度輕視 人世間的文化

感謝


 


A:


嚴格說起來
好學好問
研究深入佛學或是宗教學
還是世間的文化

不能把它想成
是過度執著真理而輕視世間文化學之類的
感嘆曲高和寡

真理應該是你執著不來的東西
你越執著就越離真理越遠

佛法中有說到智慧的修習方式有三種
聞慧
思慧
修慧

一是聽聞包括閱讀見聞從別人那裡聽聞而來的學習智慧
一是深入思維分辨聽聞到的知識智慧中的善惡因果深淺差別等等
一是直接的透過自己修持實修練習而體證的真實智慧

禪修內觀四念處就是屬於第三種修慧的學習方法

像一杯水或是牛奶果汁
混合的或是單獨的口味
你可以藉由聽聞思維其中的差別

但總是跟實際狀況會有些錯覺幻想差距

只有你自己實際的喝到品嘗到才有真實的體驗跟智慧領悟
別人跟你說牛奶是像柳丁果汁ㄧ模一樣的口味
你會相信嗎

你說你執著真理而輕視世間文化學問
這真理也只是說著世間的真實現象無常苦無我的相貌而已
執著真理的人不見得會比不學宗教佛理的人多輕鬆自在的過生活
還是在無常苦無我! 的困境中流轉

希望你是看見真理體悟真理而啟發真實的聞思修慧
不要只是執著真理輕視其他而自覺聰明
不然也只是畫地自限畫得比世間學問的一般人較大一圈
多個宗教佛學這一圈罷了

可以繼續廣學多聞
但不要自大驕慢很微細的而不自知
我也很頭痛我為什麼這麼頭大脖子粗
聽說這也是驕慢自以為是的果報相

佛學中有七種慢
你可以找一找
除了解釋之外
你也可以多聞多思多修看看
這種驕慢算是一種較細緻的煩惱
容易發現也不容易發覺根除
所以很容易犯到
我忘了要到什麼境界才能根除

好學的你順便找一下
幫不好學的YU大德刺激回憶記憶一下

說那麼多
只是想說
不能說這樣的你是犯了什麼錯
而是應該說
要小心注意的地方很多
謹慎的運用善心智
虛心好學努力有善智分別的多親近善知識
多深入聞思修
是可以避免我們總是知識不足而都是以少為足

世間學問你可以一直問一直吸收一直學一直背...
但要學佛修行研究佛學體悟真理
是要你多實際投入禪修開發真實的修慧的
互勉之

大膽假設
小心求證
是世間學的一種研究方式

佛學也有很多研究方式
執著真理宗教佛學的你


不用急著去輕視其他學問
應該試著檢查自己是否都懂得自己覺得值得驕傲所執著的真理
也可以試著
用其他學問來比對襯托你所認知的真理學問
畢竟你我都還是在這世間的一份子
這世間有毒藥等有害身心的學問知識
但除了世間和出世間的真理之外
也還有世間的善法知識
佛陀沒有說只有解脫知見是唯一
他說
他所說的法只是爪上土
還有沒說到的許多善法如大地土

但爪上土這些善法
已經足夠我們修習學習正確的走在解脫生死的正道上
邁向離苦解脫的目標終點 而不是中點

學佛體悟真理的人
應該是像水一樣
活在這世間
像水在油瓶中
保持他水的清涼特性
但不會去驕慢輕視或是傲視其他世間的一切
反而會保有更多的智慧與慈悲自利利他

也像吃飯一樣
有人說
白飯是真理
有人說麵食饅頭是真理
有人說糙米才是現在主流真理
無論如何
不管你吃什麼主食
還是要有其他配菜組合
包括飲料水果

最後還要有個廁所糞坑讓吃飯德到營養體力的人
有個地方可以排放出廢棄物
免得有進無出就要
代仔大條


很多種角度可以探討反省自己是不是代子大條啦

只要是真有心
想要脫離苦出離苦
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出錯
但只要你繼續真誠真實的想出離苦

你我一定都可以找到並體悟正確的出離真理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lowdhamma 的頭像
    flowdhamma

    禪修的部落格

    flowdham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