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唯識無境

有個很簡單的解釋
可以說來各位聽聽




所謂
根塵識

六根對六塵境而生六識

眼根必須(透過)與色境接觸才會生起眼識

耳根必須(透過)與聲境接觸才會生起耳識

鼻根必須(透過)與香境接觸才會生起鼻識

舌根必須(透過)與味境接觸才會生起舌識

身根必須(透過)與處境接觸才會生起身識



唯獨意識不需要透過這五種外境


只是緣法處所攝色及能生起意識


這種解釋說法


是我所理解接受的~唯識無境



研究唯識學
應該避免落入執著唯識獨尊的迷執


客觀一點

應知

唯識學

是對心識活動功能的分析分類與探討



佛教不是唯物論也不是唯心論

佛教明確主張無我論

佛教也說無常苦無我是真理

所以有派唯識學家以為有個常樂我淨的真如~

是過分的執著唯識獨尊所造成的邪見也是對佛教教義的根本無知


當然

在佛教裡有個涅槃境界~是常~是樂~是清涼~苦的完全止息~但絕對是無我的

所以常樂我淨的說法因為摻雜了一個我~所以絕對是有我的邪見~不應該被誤認為是佛教的教義



客觀一點

應知

唯識學

是對心識活動功能的分析分類與探討

但佛教不是唯心論而已

佛教講名色



是心理精神層面的探討~唯識學可以算是這方面的研究



是色法物質層面的研究~

佛教絕對不是只偏一邊的說唯物論

也不是只強調唯識唯心論而忽視其他存在的客觀條件與實際現象(世間法真相)


深入了解佛法你會看見佛法的智慧很究竟實際~理智且系統層次分明

法亦依不同角度而分為

世間法與出世間法

有為法跟無為法

究竟了義法跟不究竟不了義法


阿毗達摩概要精解一開頭就說到

阿毗達摩諸法義,


於究竟法共有四,


心、心所、色、涅槃。


http://nt.med.ncku.edu.tw/biochem/lsn/Tipitaka/Post-Canon/Abhidhammattha-Sangaha/Ven-Bodhi-2-Dhammagavesaka/vaggo1.htm

心識的討論

在這本概要書裡也是簡明扼要

我以為

有興趣研究唯識學的應該要一起研讀這本概要

相信這對有心研究心識學的人

在理解與探討上是會有幫助的






***
所謂三界唯心唯識

可以說
我們各自的心識善惡優劣將引導我們各自投生三界裡的任何一界

你以為是畜牲界..也是那符合畜牲的心識所變現結業

所以佛教說

修心與智很重要

你我各自的心智(心識)
將引導你我各自結業投生處不同

有多不同???
整個三界的範圍都是眾生各自唯心所造~
心行是十善是十惡或是如阿羅漢寂滅~
就要看你我是否有智慧各自依戒定慧修行善分別善造作

所以說三界唯心所現



又一句
一切法相都是唯識所變~也是大約同樣的道理~

但這句話卻又是在解釋心識活動的一些特質~例如說明心識的體相用

心識有變現一切法相的功能作用能力


但可沒說用想的世人想要的隱形衣就能憑空出現
或是大家都能因為唯識心意念而使隱形衣或是任何物件當場消失不見

這討論探討心識的理論

不應該被拿來與現實事件自相誤解而搞矛盾衝突


如果研究方向
還有理解唯識法義的能力不足又方法錯誤

很容易掉入執真常有我或是掉入另一邊~偏空了

這是我的想法

提供各位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owdham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