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感冒 併發症多
分類:高齡化社會
2008/10/22 19:01
老人感冒 併發症多
《2008/10/12 17:09》
記者黃文記/南市報導
季節轉換,老年人容易罹患感冒,中醫師盤子健表示,老年人感冒的危害重點其實不完全在感冒本身,而是因此引發的一系列疾病,假如治療不及時,病情常會急劇惡化,出現神昏、意識不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老年人一旦感冒了,應更加重視。
盤子健中醫師表示,由於老年人自身的健康狀況,其感冒往往具有幾個特點:首先是患病率高,容易發病,因為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其禦寒能力、抵抗力均下降,身體適應能力差,每遇天氣變化時,極易誘發感冒。其次是併發症多,老年人全身許多器官的功能均處於退化邊緣,極易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出現障礙,產生各種併發症,尤其心、肺功能更是如此,常因此誘發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
最後是治療困難,老年人自身免疫力低,對各種病原體抵抗力弱,所以病程常常遷延日久,而由於併發症多,治療也較複雜,並且老年人腸胃、肺、肝、腎功能都不太好,使臨床用藥受到許多限制,必須溫和而避免傷害腸胃,而且必須兼顧到肝腎機能,這些都會對治療效果產生影響。
為了儘快恢復健康,老年人除了在醫生的指導下接受治療外,
還可以試試以下一些方法緩解感冒初期症狀:
一、當老年人出現早期感冒症狀如鼻塞時,可用食指分別在鼻翼兩側,自上而下來回搓擦,使之發熱,增加血液供應,常可產生通鼻並預防感冒加重等效用。
二、因感冒而感覺頭昏的老年人可按揉太陽穴數十下,或捏揉耳垂及耳上軟骨部位數十下,頭昏即可緩解。
三、熱水洗腳防治感冒的效果也很好,可將腳浸放在約五十度的熱水中,淹沒腳背十分鐘,全身就會出汗,這時頭痛、全身痠痛等症狀部會有所減輕,而一天浸泡幾次,病症很快就會消退。
四、在一個大口茶杯中,裝入滾熱開水,老年人將面部俯於上,對著上升的熱蒸氣做深呼吸,每日數次,治療初期感冒效果不錯,若是鼻塞不通也可以加一滴薄荷油或綠油精在熱水中薰蒸,古方是用蔥白適量,切細泡在熱水薰蒸亦可。
五、感冒初起時,老年人可打開吹風機,對著太陽穴兩側吹熱風,每天三、四次,每次四、五分鐘,可使症狀明顯減輕加速痊癒,若有伴隨氣喘症候可以在頸後下方處吹熱風,因為此處是中醫肺經重要俞穴所在處,也可適當緩解氣喘症狀。
六、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感冒後如出現下列症狀應懷疑肺炎的可能性:發高燒;咳嗽頻繁或伴有氣喘;安靜時呼吸頻率加快,每分鐘大於四十次,常伴有口唇青紫等缺氧症狀,此時應及時送醫治療。
老人家,更要注重口腔衛生
《2008/10/29 15:14》
■卓茂材
小貝貝的爸爸去找麥克醫生,請教麥克醫生,「我的爸爸年紀已經很大了,最近因為牙齒好像出了點問題,使得整個人都變得沒有食慾,連平常喜歡吃的東西都變得沒有胃口,我們身為子女的要怎麼辦?」
麥克醫生關心的問爸爸,「你父親的牙齒怎麼了,要不要那天請他來診所,我幫他仔細檢查一下。」
爸爸說,「你也知道我父親滿口都是假牙,最近不知怎麼的,每當他吃東西時,假牙都會搖動,影響進食,因為怕麻煩,所以變得不太想吃東西。」
麥克醫生告訴爸爸,「通常,老人家的口腔狀況跟一般成年人不大相同。老人家的口腔一般有以下幾個狀況:
一是唾液分泌變少,所以容易有蛀牙、牙周病及口腔潰瘍的症狀。
第二是通常口腔內都會有活動式或固定式的假牙,活動式假牙會因為齒槽骨萎縮而產生鬆動,影響進食;而固定式假牙則會因為牙周病造成鬆動或是二次蛀牙而需要更換牙套。」麥克醫生接著說,
第三就是老人家的自然牙因為長期使用而有嚴重磨耗的現象,牙齒會相對變得比較短,如果因此造成關節上的問題時,則必須要進行咬和重建。」
爸爸說,「麥克醫生,你說我父親的口腔有問題,那老人家日常應該如何做好口腔保健呢?」
麥克醫生解釋,「首先是要預防蛀牙及牙周病:建議老人家選用細刷頭的軟毛牙刷,並配合使用牙間刷及牙線。另應選用含氟牙膏或牙周病牙膏,同時應增加刷牙的次數與每次刷牙的時間。」
「此外是著重假牙的清潔與維護:建議每晚睡覺前應把活動式假牙取下清潔,並置於清水中浸泡,目前市面上有販售假牙清潔錠,可以達到相當好的殺菌效果,也可以考慮使用。」
「當然,定期的口腔健康檢查也不可少,平時如發覺牙齒有痠痛感,或配戴假牙時感不適或太鬆,應立即就醫診治。」麥克醫生說,「如果沒有牙痛不適,老人家也應維持每半年檢查口腔的好習慣,以便及早診治牙齒問題,同時可以除去牙結石,維護口腔健康。另外,也建議老人家應避免嚼檳榔、叼煙斗、喜歡吃硬的食物……等不良的習慣。」
「老人家通常因為生理的因素或同時患有全身性疾病正在接受藥物治療,難免會有食慾不振的現象,如果再加上牙齒不適,就會影響進食的食慾,身為子女者,不可輕忽!」
(本文作者現任台南市健美牙醫診所主治醫師,諮詢專線: 06-2210292)
牙齒痛亂服消炎藥 九旬嬤險送命
《2008/11/11 18:36》
記者陳金旺/台中報導
一名高齡八十八歲的老阿嬤,因牙痛未立刻就醫,原以為牙痛會自己好,所以自行服用成藥,結果牙痛不但未減輕,反而加劇,最後被家人送進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掛急診,經醫師診斷後發現是口腔內齒源性感染導致蜂窩性組織炎,引發「壞死性筋膜炎」,中山醫學大學口腔醫學研究中心口腔顎面外科醫師蔡樂霖表示,牙痛若未即時處理或處理不當,會進一步造成齒原性感染,持續惡化之下會嚴重危及生命。
阿嬤的家人表示,她平時喜歡照顧花草及整理舊照片,有時還會騎著腳踏車四處串門子,雖然有多年糖尿病史但身體仍十分硬朗,日前突然發現右下後排牙齒腫痛,起初以為只是一般牙齒發炎並不以為意,隨便買了消炎藥服用,沒想到症狀不但沒有減輕,幾天後更出現右臉頰及右耳上方頭皮腫痛的情況,輕輕觸碰到皮膚就疼痛,不僅無法進食還出現發燒及血壓下降的狀況,家人看情況不對,立刻將她送往醫院急診,經主治醫師蔡醫師診斷後發現,由於奶奶口腔內牙齒細菌感染導致蜂窩性組織炎,進而引發右側顳肌的壞死性筋膜炎,必須要馬上開刀處理,如果再遲一步送醫,可會繼續惡化為敗血症。
蔡樂霖醫師表示,「壞死性筋膜炎」是由細菌感染所造成沿組織間隙蔓延的筋膜壞死,患者會出現發燒、白血球增多且伴有膿水形成惡臭的現象,細菌蔓延速度很快,患者很可能會因擴散感染引起敗血症而喪命。俗話說「牙痛不是病,痛起來會要人命」,其實牙痛也是不容小覷的疾病,隨著牙痛而來的可能是更嚴重的疾病。例如像齲齒、牙周病、齒髓炎等齒原性感染若處裡不當,將會引發後續的細菌感染及嚴重的併發症而威脅到全身健康,例如細菌性心內膜炎、菌血症、敗血症、休克、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蔡樂霖醫師指出,當合併危險因子,如糖尿病、高齡、免疫功能低下或長期使用類固醇等,發生併發症的危險性將會更高。臨床上曾遇到因齒源性細菌感染延誤就醫,而引發頭頸部壞死性筋膜炎,最後因敗血症導致患者不幸死亡的案例,民眾千萬不要小看牙痛問題。
蔡樂霖醫師呼籲民眾,除了平常要注意口腔衛生保健之外,也別忘了定期做口腔檢查,如果遇到牙齒疼痛,像蛀牙、齒髓炎、牙周病等也要積極進行治療,不要自行服用成藥,尤其年紀較大、抵抗力差、罹患糖尿病或長期服用類固醇的患者,更要加以小心。
銀髮族吃菜 先燙後炒
《2008/10/15 18:33》
老年人應多吃綠色蔬菜,補充維生素。(資料照)
記者關嘉慶/台北報導
根據國民營養調查顯示,銀髮族有維生素B群攝取不足現象,
營養師指出,因為老年人牙齒咀嚼能力較差,而維生素以綠色蔬菜居多,
所以,應該儘量選擇較軟的蔬菜,或是添加菇類與全穀類,
可以讓老人家從飲食中補充到足夠的維生素。
長庚醫院營養部營養師許美雅表示,
維生素多的食物以蔬菜居多,由於老人家牙齒多有脫落的情形,咀嚼能力較差,
所以,可以多選擇較軟的蔬菜例如絲瓜、大黃瓜或是瓠瓜等瓜類來烹煮,
因為瓜類多湯汁且易軟,不過,這些瓜類的顏色較淺,維生素與礦物質較少,
所以,仍需要攝取維生素與礦物質量多的深綠色蔬菜。
許美雅營養師指出,深綠色蔬菜的維生素與礦物質較多,但質地卻較硬,
所以,在烹煮的過程中,有很多人是用燙的方式,燙久一些,使蔬菜軟一些,
不過,這樣卻也就會使一些營養素流失,
因此,可以改用燙過後再炒,軟度就足夠。
另外,許美雅營養師表示,
蔬菜也可以用少一點的水來烹煮,用一碗水半淹過蔬菜,
這樣也可以讓蔬菜軟一些,也可以讓營養素仍然保留在湯汁中;
至於胡蘿蔔與南瓜也有許多貝他胡蘿蔔素,胡蘿蔔可以和牛肉一同燉煮,
有油脂的胡蘿蔔素,更好吸收,而且胡蘿蔔也夠軟。
許美雅表示,菇類與全穀類也可多吃,
菇類的維生素多之外,還有很多膳食纖維,而且菇類也很軟,老人家都很好入口,
不過,金針菇最好能切段,否則常會有一整條進,一整條出的情形發生;
而全穀類如五穀米與糙米都有很多維生素與礦物質,可以摻在白米中吃,
但要多加些水煮,易軟且好入口。
宜於老人的六種補藥
《2008/05/31 23:55》
■王中
補藥主要是指中藥中一些能補氣養血,用以治療各種虛証的藥物,通常應該找準自己「虛」在什麼地方,然後對症下藥。不過,有些補藥性質平和,對於普遍體弱、體虛、腸胃不好、免疫力差的老年人來說,可以用作日常進補的藥物。
在中藥中,性質平和的主要有西洋參、茯苓、枸杞、當歸、冬蟲夏草和靈芝六種:西洋參是人參這類老人大補良藥中相對平和的一種,能補氣養陰、清火生津;茯苓能健脾益氣,寧心安神,所有老人都能吃;枸杞具有解熱、止咳化痰等療效,但患有高血壓的老人要少吃;當歸是老年女性的補血良藥,但大便稀者忌服;冬蟲夏草補肺益腎,提高老人免疫力的佳藥;靈芝有補肝氣、藍肺氣、滋腎氣等作用,自古就是延年益均的佳品。
一般來說,補藥有直接入口咀嚼、入膳、泡酒、沏茶四種服用方法,六種補藥最佳吃法各有不同。
服用西洋參,四種方法均可,但以每天早晚切三克一塊的小塊直接入口咀嚼療效最佳;茯苓最好直接入膳,但不宜與米醋共食;枸杞食用方法也很多,但切忌大量泡茶飲用;當歸在服用時應當對症取用,當歸身用於補血,當歸尾用於治療血淤,整個當歸用於如血,最好的方法是用來炖雞;冬蟲夏草的最佳服用方法是與鴨子共同入膳;靈芝的最佳食用方法是泡酒,每天飲用一到二兩,老人就會紅光滿面。
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補期內要注意「忌口」。
首先不要吃生冷,黏性大和過於油膩的食物,以免敗敗壞脾胃,造成積滯,影響補藥的消化和吸收。
其次不要過量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因為這些食物不僅與補陰類藥物不相配,還會降低補氣類藥物的效果。
服用西洋參等補氣藥物時,應禁食蘿蔔和茶葉。
另外,有些藥物可製成補酒,但高血壓和肝病患者不可飲用。
冬天染上流感時不宜進補。否則可能加重流感症狀,甚至引發其他疾病。
老人長途旅遊 當心肺栓塞
《2008/05/23 22:41》
■王中
現今外出旅遊的人越來越多,旅程越來越長,威脅老人安全的肺栓塞時有發生,不得不提醒老年朋友要特加注意。
由於長時間乘坐汽車、火車、輪船或飛機,而座位間距離又狹窄,身體活動範圍過小,尤其是下肢長時間處於某一固定姿勢,降低了全身血液的速度,容易發生靜脈血管栓塞。輕則影響局部肢體功能,如果血栓隨著血液進入肺部,會導致急性肺栓塞。如不及時搶救,可突然死亡。所以醫學專家將肺栓塞稱為老年旅途中的危險病。
所以,老年人旅行要避免長時間站立,尤其是患有下肢靜脈血管栓塞者,除治療外,旅途要正確使用彈性襪或彈性繃帶,旅途中要經常改變坐位、臥位的姿勢,最好每隔一小時做做下肢伸屈運動,如條件許可,最好起身活動一下,倘若以上活動不方便,可以坐位上經常伸伸雙臂,縮縮雙腿,或揉揉 ??,扭扭身子,轉轉腰,想辦法促進血液循環,以避免旅途中發生血管栓塞;老年人最好在旅行前看一下醫生,在醫生指導下服一點抗凝藥物。
骨鬆銀髮族保命 首重防「跌」
《2008/10/06 20:20》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上了年紀傷筋動骨 60天」,讓銀髮族格外要注意保命防「跌」,醫師建議,長者只要能動、多曬太陽,就算只是到公園走一走、動動手腳,都對減緩骨質流失有幫助,但切忌要激烈運動,以免導致更大危險。
書田診所復健科主任潘筱萍表示,造成銀髮族易跌倒的高危險因素有兩部分,其中「內在因素」包括特殊筋骨關節病變、反應較慢、感覺能力差等。另外就是「外在因素」,如在照明差、移動物體、不平路面等都是容易跌倒的原因。
預防骨質疏鬆所造成的骨折,就要減低跌倒的可能性,潘筱萍建議,可先自我評估及檢測平衡能力:如任一眼視力不到 0.5或有明顯聽力受損者;或有單腳站立少於 10秒的下肢無力;近 2年曾跌倒或暈倒者;有血壓不穩定,或服用藥物;平衡功能差,就要提高警覺。
潘筱萍建議,可以透過單腳站立、坐站反應、前傾反應等簡單的 3項方法檢測平衡能力,如果平衡功能差,可以透過「平衡訓練」來加強,經由儀器,視個人身體狀況安排不同的療程;或在醫師、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加強平衡功能的運動、體操。
最後,潘筱萍提醒,骨質疏鬆的人跌倒發生骨折的機會比一般健康的人高許多,因此要預防骨質疏鬆可能帶來的傷害,最重要的是要避免跌倒,因此建議骨質疏鬆的患者以及高危險群,除了定期做骨質密度檢查外,應該還要做好「平衡訓練」,加強自己的平衡能力,避免跌倒,預防嚴重骨折的發生。
居家防跌操 銀髮族保命之道
《2008/11/19 19:28》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俗話說:「老人傷筋動骨六十天」,在台灣,跌倒墜落為 65歲以上老人事故傷害的第二大原因,嚴重時甚至可能造成死亡。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專家建議銀髮族每天「居家防跌運動 333」,加強肌力防跌倒。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銀髮族的健康更需要關心,加強有關老人安全議題的推廣,更是必然趨勢。根據統計,我國老人跌倒發生率約在 10.7%~20.1%之間,以台北市而言, 1年約有 3-6萬的老人發生跌倒;跌倒嚴重時除可能造成死亡外,亦對老人的生理與心理產生負面之影響,其中髖骨骨折一年約要花費 30億元的社會成本,其他照護成本更難以估計。
不過,儘管老人跌倒對於個人及社會可能造成極大負擔,然而老人跌倒並不是純然的意外,相反的,跌倒是可以透過許多方法加以預防,如環境改善、運動以及藥物調整等策略,也已被證實可以有效減少跌倒的發生率。
台北市衛生局為加強對老人的健康照護,邀請台北護理學院運動保健系彭雪英老師針對 60歲以上長者為實施對象,以日常生活中隨手可得的器材,如椅子等,改良日本文獻資料,設計簡易防跌操「居家防跌運動 333」,包括抬腿板腳看 (書 )報 30秒,單腳站立刷牙 3分鐘,每日原地踏步 300下,可有效加強下肢肌力的訓練。
衛生局表示,經過防跌班的訓練及用藥安全宣導後,老人在預防跌倒的認知平均提高 2分,腰臀圍及 BMI值也有顯著下降,特別是與跌倒相關的平衡性、敏捷性等運動項目,也都有大幅改善。
帶動活力操 銀髮族健康GO
《2008/11/22 20:23》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隨著高齡化社會趨勢,老人罹患一項以上重要慢性疾病的比例已高達 80%,為照顧銀髮族的健康,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老朋友來逗陣 銀髮族活力 GO」系列活動昨天起跑,透過活力操帶動「老」朋友一起來開心同樂作運動,學習正確的保健知識。
國健局表示,根據 91年的台灣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盛行率調查, 65歲以上老人的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比例分別達到 56.6﹪、 20.7﹪、 21.5%;而 96年度台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長期追蹤調查中更顯示,老人罹患一項以上重要慢性疾病的比例,與先進國家美、日相近已高達 80%!
為推廣銀髮族保健資訊,國健局特別編纂發行「成功老化 -銀髮族保健手冊」,供民眾於全國各縣市衛生所與屬立醫院免費取閱。更舉辦「老朋友來逗陣 銀髮族活力 GO」系列活動,自昨天起,在台北市榮星公園熱鬧起跑。
拜天公作美之賜,昨天冬陽露臉,正好讓銀髮族可曬曬太陽,並伸展連日來因寒意瑟縮的身子,中華民國健身運動協會的黃薰隆秘書長特針對 65歲以上老人的體適能狀態,獨家設計一套簡單易學的「老朋友活力操」,在現場帶動全場銀髮族一起活力起舞。同時,中華民國元極舞及功法研究會榮星隊也粉墨登場,以健康舞蹈表演同樂,讓全場與會的老老少少都隨之起舞,笑聲不斷。
現場還有「健康猜猜樂 -有獎徵答」,讓民眾一邊能輕鬆學習保健常識,一邊搶答也獲得計步器等健康贈品,同時更有台北榮民總醫院的專業醫師與護士提供免費血壓檢測和醫療諮詢,讓參與活動的銀髮族開心又健康。
薑片艾灸療法 打通氣血治痠痛
《2008/12/17 15:49》
七十六歲的池郭梅傳授和平島的志工媽媽們祖傳秘方薑片艾灸療法。(記者王慕慈攝)
記者王慕慈/基隆報導
和平島的社區志工媽媽們平常「愛鄉愛土」,偶而也聚在一起學習養生之道,和平島愛鄉協會請來社區裡七十六歲的老阿嬤池郭梅傳授大家祖傳秘方的薑片艾灸療法,現學現敷,左搓右揉,一些身體小痠痛不藥而癒。
老人家經常這裡痠、那裡痛!把曬乾的艾草放在老薑片上,點火燃燒後,敷在痠痛的地方,藉由加熱傳導,打通氣血。
這是祖傳下來的療法,小時候撞傷淤青或是身體痠痛,就用薑片艾草灸,艾草必需要在太陽下曬乾,愈乾愈好,老薑切片戳一些小孔,艾草搓揉成小球狀,放在薑片上,用火點燃冒煙,哪裡痠痛就把薑片擺在哪裡,過一會兒就會感受到薑片的熱度,如果溫度太高,可以移動薑片的位置,以免皮膚受傷,慢慢的,敷灸的地方會發紅;灸療數次再配合按摩,幾次過後,痠痛處就可緩解。
七十六歲的老阿嬤池郭梅平常在平三路做草仔粿、海藻包,只要身體氣血不通,自己就用艾草灸療,小痠痛不必看醫生。
和平島愛鄉協會昨天請池郭梅傳授社區志工媽媽們秘方,大家就按照阿嬤傳授的步驟去做,有的敷手、有的敷貼在腳踝上,連幾年前受傷的腳裸,敷貼了幾分鐘就紅紅的,好像真的好許多,回去後要多敷貼幾次。
社區志工媽媽們平常「愛鄉愛土」,做一些社區公益回饋,偶而聚在一起學習養生之道,也是另類感情的凝聚。
慢性膝關節痛病辨證
《2008/07/06 00:48》
根據統計,中老年人常因老化引起「退化性關節炎」等關節疼痛病症。 (資料照片)
■蘇聰明
慢性膝關節痛病是一種常見的骨關節疾病,疼痛的原因大多是長期姿勢不良,膝蓋受力不均、退化、受傷及體重過重等因素所造成。
發生的原因眾多,包括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矉下脂肪墊損害,半月板損傷,交叉韌帶損傷,創傷性關節炎,膝關節骨折後遺症,關節內游離體及關節腫瘤等。
就中醫的角度來看,認為此病除與外傷有關外,肝腎功能失調或因風寒濕邪侵襲,以致經絡受損,氣血阻滯不通而引發疼痛。此病在中醫則歸於「膝痹」的範圍。
臨床表現為膝蓋走久會痛,上下樓梯無法用力,嚴重時膝關節不能正常伸直和彎曲,寸步難行,尤其以早晨起床或工作勞累時加重。
這種關節痛和炎年齡、性別、職業、體型、骨質密度等關係密切,經常跑跳,體重較重者和運動員,膝關節疼痛發生的機率較多。其中以 40歲以上的女性居多,尤其是更年期婦女。
臨床上,中醫將慢性膝關節痛病患者,依症狀、病因、體質、歸納為三種加以治療:
一、肝腎虧虛 ─膝關節疼痛,活動不便,膝關節周圍肌肉輕度萎縮,體型消瘦、腰膝酸軟、眩暈耳鳴、面色蒼白,可用滋補肝腎,強筋壯骨中藥。
二、瘀血阻滯 ─膝關節刺痛,痛有定處,活動受限、痛處拒按、并常於半夜痛醒,可用活血通痹中藥。
三、寒濕阻滯 ─膝關節發涼沉重、活動受限、遇陰雨天疼痛加劇、熱敷後疼痛減輕、怕冷、四肢冰涼、可用散寒利濕,宣痹止痛中藥。
針對這類患者,中醫常選用「痹痛靈」等行氣活血,舒筋通絡,消腫止痛的加減方治療。以避免膝關節逐步惡化、變形、終至無法行走。
一般而言,如果病情比較輕微可用熱敷、按摩、針灸、中藥外敷等方式來改善,若經久不癒且症狀較重者,常有反覆發作的現象,就必須配合中藥內服,才能奏效。
在保健方面,應避免關節劇烈活動和負重過度,以減少反復發作,但可依一般輕微活動及治療性肌訓練,以保持膝關節穩定。
(作者為高雄市新復興中醫診所院長、台灣醫藥交流協會理事長)
健走姿勢不良 易傷腳踝膝蓋
《2008/08/11 18:02》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健走」是最容易達成健康的運動方法,但專家指出,健走也要注意姿勢,以免誤傷腳踝膝蓋。
「健走」是生活中最基本、最簡易,且最不受外在因素限制與干擾的體能活動。「健走」不僅可以增加心肺功能、強化骨頭,還有解除壓力、控制體重、延緩老化等許多好處。台北市衛生局也鼓勵民眾建立健走、健身的健康觀念。
衛生局健康管理處長陳美如表示,目前許多企業及社區積極推動各項健走活動,許多企業已將健走活動當作是年度例行運動,讓健走成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社區內更是紛紛成立健走隊,將社區健康觀念融入中老年生活中。
依據 94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國人最常做的運動項目,以散步(含健走)為主,佔 42.81%。其實,健走和其他運動相較,不儲比慢跑安全、比散步有效,又比游泳方便,健身又環保,是值得推廣的全民運動。台北市衛生局也提醒國人多多運用社區步道,從事健走運動,透過健走步數目標的自我設定,養成「日行萬步」的健走習慣。
不過,中華民國健走運動協會副秘書長李杰凊表示,一般人以為健走就是走路,這是錯誤觀念,要參與健走運動前,也要注意姿態問題,像許多人健走的姿勢錯誤,或者是健走的速度過快,都可能造成腳踝及膝蓋的傷害。
李杰凊表示,健走不是走路越大步越好,因為太大步可能會造成身體前傾或後仰,姿勢不對,而正確姿勢則包括:骨盆在身體中間、身體自然向上延伸、肩膀向後放鬆、手擺動向後到腰部、向前到鼻樑胸口前方、走路腳跟先著地等要訣。
李杰凊建議加入健走的民眾,除了要穿著舒適的運動鞋、注意姿勢,速度一開始不要過快,至於夏季從事健走運動,避免在炎熱的烈日下運動,建議選擇在傍晚、晚上或清晨進行。
為了推廣國民健走,衛生局在十二個行政區,規劃 26條健走示範路線,並且成立健走教室,培訓社區、職場及校園 121位健走種子指導員,目前已號召約 2000人參加健走運動,透過各區健康服務中心提供免費的健走諮詢服務及帶動社區民眾定點定時健康齊步走,使民眾養成見規律運動的習慣。
陳美如也呼籲民眾,面對愈來愈熱的天氣,民眾應重視防範環境性熱疾病,如果發現大量出汗、疲乏、惡心、頭昏等症狀,都有可能是中暑的先兆,應立刻停止運動,迅速到蔭涼和通風地方休息,可喝些解熱消暑的飲料和涼開水等,必要時,儘快送醫等處理,以避免環境熱傷害相關悲劇一再發生。
簡易居家運動 保護膝蓋更勇健
更新日期:2008/11/06 09:47 uho編輯部
一般中老年人常見的膝關節疾病為「退化性膝關節炎」,由於年齡漸長,加上長期過度站立或蹲姿,使得關節軟骨加速磨損,產生關節腔變窄、軟骨鈣化成硬骨(俗稱長骨刺)等結構性病變,造成膝關節功能受損,如無法上下樓梯、走不久、無法久站等,間接使生活品質下降,及個人體適能變差,如下肢無力、柔軟度不夠、走路容易喘等,影響了個人的社交活動。
減緩膝關節疼痛,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老年專科服務團隊-許鈺筠物理治療師,表示需建立三項正確觀念:
1.避免長時間讓膝關節固定在同一姿勢,如避免久站及久坐。應時常改變姿勢。
2.避免增加膝關節壓力的動作,如跪坐、盤坐、蹲、上下樓梯等。
3.養成運動習慣:游泳或在水中行走是平日運動的最佳選擇,應避免下肢過度承重的運動如跳舞、爬山等簡易的居家運動。
許鈺筠物理治療師,特別設計一套簡易的居家運動,提供患者可以隨時動一動。但請注意以運動時以「不痛」為原則,肌肉酸痛的現象在運動完畢後二個小時內應該消失。若超過二小時肌肉仍酸痛,即表示運動過度,下次應減少運動量。
一、抬小腿運動:平躺,在膝蓋下放一毛巾捲使膝蓋彎曲至三十度左右,小腿緩慢用力抬起將膝蓋伸直,停住五秒再放下,盡量早中晚各30-50次,依能力逐漸增加次數。
二、抬大腿運動:平躺,將患側膝蓋打直再慢慢抬高大腿約四十五度,停住五秒再放下,盡量早中晚各30-50次,依能力逐漸增加次數。
三、拉筋運動:坐在床上或地板上,膝蓋伸直,將腳板連同腳趾翹起,感覺大腿後側有拉緊的感覺,停住約十秒後再放鬆,這樣的運動可一天早晚各做10-20下。
許鈺筠提醒,持之以恆保持適量運動、並避免增加膝關節壓力的動作及姿勢,長期下來可減緩膝關節退化的情形,並減少疼痛。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5213
騎鐵馬正夯 意外傷害增3成
《2008/10/23 19:53》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因應節能減碳,騎單車通勤、休閒蔚為風氣,但單車畢竟「人包鐵」,每逢假日,騎車導致意外的病例平均增加 2到 3成之多。醫師提醒騎士們,選擇熟悉的安全路段、穿戴妥護具,才能自保,也避免傷害他人。
榮總昨天公布一起因騎車不慎引起嚴重外傷病例,一位 49歲的陳小姐假日在陽金公路騎車,在行經下坡路段時,為閃避公車,一個重心不穩,不慎跌落 5公尺深的山溝,當時不止身上有多處擦傷,還被一根長 50公分、直徑約 1.5公分的樹枝插進右膝,差點造成殘障。
台北榮總急診部主治醫師王鑑瀛指出,陳小姐連人帶樹枝急診到院時,膝蓋傷口只有銅板大,可是深達 15公分,幸運的是,沒有骨折,樹枝也沒有傷到神經血管,只傷到肌肉、肌腱,所以免於殘障,經醫師緊急拔出樹枝清理傷口後,接受抗生素治療,住院近半個月才出院。
騎單車的意外事件,每逢假日特別多,王鑑瀛表示,騎車意外引起的外傷種類,常見有擦傷、撕裂傷和鈍挫傷。如陳小姐般的穿刺傷或撕裂傷,第一步一定是先加壓止血,不要嘗試拔除穿刺異物,儘速就醫。陳小姐當時就沒有擅自把樹枝拔除,緊急送醫急救,才沒有發生失血過量的二度傷害。
如為擦傷,多為皮膚上皮與部分真皮層的受損,處理時,記得先用清水或生理食鹽水將傷口表面的髒東西沖洗掉,以免異物滲入,造成組織發炎、纖維化,形成難以去除的「外傷性刺青」,影響外觀。清理完畢的傷口建議塗抹外傷軟膏,避免用優碘,皮膚癒合期間,減少陽光曝曬,以免色素沉積。
至於拉傷、扭傷或瘀血等鈍挫傷,可以把握「 RICE」原則,休息 (R)、冰敷 (I)、加壓敷布 (C)和抬高傷肢 (E),超過 48小時,再改用熱敷。
醫師提醒,騎車最好要注意安全防護,個人的安全帽、護膝、護腕、車褲、反光設施、防曬用品都齊備,並選擇自己熟悉的環境,每次騎車前都要確定車輛狀況,查看煞車、輪胎有沒有問題;煞車時,不要一下子就煞住,要預留一小段距離,兩手慢慢煞,才不會因瞬間煞車過猛而跌倒,讓騎單車真正達到健康休閒的效果。
此外, 9歲以下的幼童絕對不要在無成人監督的情況下,單獨騎經車輛往來的道路。尤其在都會區瞬息萬變的交通環境下,要能作即時判斷,瞭解相關交通規則,對一個幼童來說實在是超乎其能力。現行交通法規雖未對腳踏車騎乘年齡規範,不過若因監護人疏縱、未盡監督責任而致幼童發生意外,近來也有不少刑事判例。
引用自
http://tw.myblog.yahoo.com/jw!j21PBU2TRUET9.QRCCrJ72HKBA--/article?mid=1242
***
咳 嗽 吐 痰 小 常 識
朝陽醫院呼吸科張洪玉教授、首都兒科研究所陳育智教授近日為冬季咳嗽的患者提供了一些關於咳嗽吐痰的小常識。
一、止咳不當會造成大量痰液阻塞氣管
一般人認為咳嗽就應該抓緊用藥止咳,並希望在病的初期就止住咳嗽。
中樞類止咳藥作用於大腦的咳嗽中樞,抑制咳嗽反射。但抑制了咳嗽不祛痰液,則可能造成痰液留在呼吸道內,阻塞呼吸道,停藥後咳嗽反而加劇。
咳嗽是痰液和異物刺激呼吸道感受器及感覺神經末梢的一種保護性反射,
可以使呼吸道的痰液或異物排出體外,起著清潔呼吸道的作用。
所以,輕度而不頻繁的咳嗽有助於祛痰,不必使用止咳藥。
二、排痰不暢容易繼發感染,進而導致肺炎
受寒或病毒感染後,致病物容易進入肺部而引起感染,導致肺炎。
痰主要由呼吸道的分泌物、脫落的上皮細胞、部分炎性細胞及細菌所組成。
其中有許多致病菌,不及時排出,會有助於細菌的感染和生長繁殖,容易繼發感染、導致肺炎。
因此痰液特別多或伴有膿痰時,不能單純服用鎮咳嗽藥(如中樞類止咳藥);
痰液過多或過稠容易引起氣管阻塞,助長細菌繁殖和反復感染,故須先祛痰後,再配合使用止咳藥。
對於肺炎患者,更要多加鼓勵咳痰,即透過咳嗽來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
三、老人感冒多痰,易得肺炎
老年人感冒咳嗽多含痰,且痰多為白黏痰或黃色膿性痰,裏面含有多種病菌。
老年人機體免疫系統(包括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隨著年齡老化而逐漸減退,又常伴有各種慢性疾患,如心肺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因此抵抗細菌和病毒能力減弱,給病菌滋生繁殖的機會。
老年人若排痰不暢,極易發生肺炎。
老年人在使用抗生素抗菌的同時,若同時服用祛痰藥物如沐舒坦等,不但可以使呼吸道暢通,而且可以幫助排除集聚在黃濃痰中的大量細菌,使抗生素的效果最大化。
四、小兒是肺炎的高危人群
1.小兒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低下,一旦冷暖失調極易導致呼吸道感染,進而引發肺炎
2.小兒免疫機能差,機體中的免疫球蛋白是抵禦病原體的主要物質,但是小兒體液中的球蛋白水準遠不如成人,易導致反復感冒或久咳不愈,這也是肺炎的誘因之一。
3.小兒鼻腔狹窄又缺乏鼻毛,對灰塵及微生物清除能力差,且小兒鼻腔黏膜柔嫩、血管豐富,受刺激後極易引起鼻塞而張口呼吸,未經鼻腔溫、濕化的冷空氣直接進入氣管、支氣管,刺激局部分泌增加,小兒又不會咳痰,分泌物滯留,微生物繁殖,導致氣管炎甚至肺炎。
五、小兒不會咳痰,家長應輔助小兒排痰
嬰幼兒的呼吸系統尚未發育完善,有痰不會咳,很容易堵在喉、氣管或咽於胃中,家長應該及時幫助孩子排痰。
定時開窗通風換氣,保持空氣相對濕度,有利於呼吸道黏膜保持濕潤狀態和黏膜表面纖毛的擺動,有助於痰的排出。
此外,還有以下幾種方法可在小兒痰咳不出來時應急使用,幫助排痰:
拍背法:在患兒咳嗽的間隙,讓患兒側臥或抱起側臥,家長輕拍患兒背部。
拍背法不僅能促使患兒肺部和支氣管內的痰液鬆動,向大氣管引流並排出,而且可促進心臟和肺部的血液迴圈,有利於支氣管炎症的吸收,使疾病能早期痊愈。
飲水法:咳嗽的患兒常有不同程度的脫水,可加重呼吸道炎症和分泌物稠度,使之不易咳出。
多飲涼開水能使黏稠的分泌物得以稀釋,容易被咳出,利於止咳和祛痰。
同時,涼開水還能改善血液迴圈,使機體代謝所產生的廢物或毒素迅速從尿中排出,從而減輕其對呼吸道的刺激。
蒸氣法:將沸水倒入一大口罐或茶杯中,抱起孩子,使其口鼻對著升起的水蒸氣並吸放,可使痰液變稀利於咳出,還可減輕氣管與支氣管黏膜的充血和水腫,減少咳嗽。
但千萬要小心燙傷,避免發生意外。
來源:新華網http://hi2100.com/Health/h-005A.htm#5212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