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佛陀對伽藍族人的開示  十事勿著

11 次閱讀

  2010-09-02 14:16   標籤佛陀 






(以下十事勿著只有南傳巴利《羈舍子經》才有譯出,漢譯中阿含經裡的《伽藍經》裡沒有譯出十事,漢譯大多以四依四不依來強調類似的觀念,對現代人而言文言文的文字語法比南傳巴利文所翻譯的艱澀)

四依不依:

一.依法不依人

二.依智不依識

三.依義不依語

四,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以上詳見大般涅槃經






《羈舍子經》十事物著:

我曾經這樣聽聞。一時,世尊與許多比丘在拘薩羅國(Kosāla)遊行,來到

伽藍(Kālāma)族人居住,名為羇舍子(Kesaputta)的村鎮。



羇舍子的伽藍族人聽說:「從釋迦族出家的沙門釋迦子喬達摩,現在已經來到了羇舍子鎮。

對於這位喬達摩世尊有這樣的好名聲流傳;

這位世尊是阿羅漢、無上正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調御士、天人師、佛陀、世尊。

他了悟真理世間的一切、世界的天人、魔羅、梵天、眾生以及沙門、婆羅門,而教導他人,使其隨之領悟。

他所說的法,開首、中間、結尾都是善美的。有義有文,顯示完全圓滿的清淨梵行。

能夠見到這樣的阿羅漢是很幸運的!」然後,羇舍子的伽藍族人便去拜訪世尊。



到達(世尊處)之後,

一些人頂禮世尊後,便坐在一旁;

一些人與世尊互相問候之後,便坐在一旁;

一些人向世尊合掌後,便坐在一旁;

一些人介紹姓名後,便坐在一旁;

一些人靜默地坐在一旁。



(此經起因:)

當羇舍子的伽藍族人全部坐好之後,就向世尊說:

「尊者!有些沙門、婆羅門來到羇舍子鎮,他們只闡述、顯明自家的教義;

卻駁斥、看輕、鄙視、損傷他人的教義。

尊者!另外一些沙門、婆羅門來到羇舍子鎮,他們也只闡述、顯明自家的教義。

尊者!對於他們,我們(真)有困惑與懷疑,(不知道)在這些沙門之中,誰說真理?誰說謊言?」



(給與信心及教導)

(世尊對他們說:)「伽藍族人啊!你們困惑與懷疑是適當的,

伽藍族人啊!勿輕信口耳相傳、勿輕信代代傳統、

勿輕信流傳廣遠、勿輕信引經據典、勿輕信基於邏輯、

勿輕信基於推理、勿輕信表面外觀、勿輕信合於已見、

勿輕信權威所言、勿輕信這沙門是我們的老師。



(啟智)

伽藍族人啊!當你們自己了知:『這些法是不善的,

這些法是有過失的,這些法是智者所譴責的,這些法當

完全受持之後則導向無益及苦。』伽藍族人啊!那時,你們便應當捨棄它(這些法)。



(廣辯)

(世尊問:)「伽藍族人啊!你們認為如何呢?當貪欲在人

的內心中生起時,所生起的是有利益還是非利益的?」

(伽藍族人回答:)「尊者!(所生起的是)非利益的。」



(世尊問:)「伽藍族人啊!一個貪心的人,內心被貪愛

所蒙蔽,被貪欲所纏擾,而殺生、偷盜、姦淫、說謊,

無論任何事情為長久的非利益及痛苦,貪者是否又會慫恿他人做如此的事?」

(伽藍族人回答:)「尊者!是的。」



(世尊問:)「伽藍族人啊!你們認為如何呢?當瞋恨在人

的內心中生起時,所生起的是有利益還是非利益的?」

(伽藍族人回答:)「尊者!(所生起的是)非利益的。」



(世尊問:)「伽藍族人啊!一個瞋心的人,內心被瞋恨所蒙

蔽,被瞋恨所纏擾,而殺生、偷盜、姦淫、說謊,無論任何

事情為長久的非利益及痛苦,瞋者是否又會慫恿他人做如此的事?」

(伽藍族人回答:)「尊者!是的。



(世尊問:)「伽藍族人啊!你們認為如何呢?當愚癡在人

的內心中生起時,所生起的是有利益還是非利益的?」

(伽藍族人回答:)「尊者!(所生起的是)非利益的。」



(世尊再說:)「伽藍族人啊!一個愚心的人,內心被愚癡

所蒙蔽,被愚癡所纏擾,而殺生、偷盜、姦淫、說謊,無

論任何事情為長久的非利益及痛苦,愚者是否又會慫恿他人做如此的事?」



(甄審)

無論任何事情為長久的非利益及痛苦,愚者是否又會慫恿他人做如此的事?」

(伽藍族人回答:)「尊者!是的。」



(世尊問:)「伽藍族人啊!你們認為如何呢?這些法是善還是不善的?」

(伽藍族人回答:)「尊者!是不善的。」



(世尊問:)「是有罪的還是無罪的?」

(伽藍族人回答:)「尊者!是有罪的。」



(世尊問:)「是智者所譴責的還是讚嘆的?」

(伽藍族人回答:)「尊者!是智者所譴責的。」



(世尊問:)「你們認為如何呢?若圓滿受持之後是否會導向非利益及痛苦?」

(伽藍族人回答:)「尊者!我們認為如是,若圓滿受持之後會導向非利益及痛苦。」



(督促)

(世尊說:)伽藍族人啊!勿輕信口耳相傳、勿輕信代代

傳統、勿輕信流傳廣遠、勿輕信引經據典、勿輕信基於

邏輯、勿輕信基於推理、勿輕信表面外觀、勿輕信合於

已見、勿輕信權威所言、勿輕信這沙門是我們的老師。



伽藍族人啊!當你們自己了知:『這些法是不善的,這些法

是有過失的,這些法是智者所譴責的,這些法當完全受持之

後則導向非利益及痛苦。』伽藍族人啊!那時,你們便應當

捨棄它(這些法)。」



(強調)

如此,我所說是基於那點(指前四段所說的內容)而說。

伽藍族人啊!勿輕信口耳相傳、勿輕信代代傳統、勿輕信

流傳廣遠、勿輕信引經據典、勿輕信基於邏輯、勿輕信基

於推理、勿輕信表面外觀、勿輕信合於已見、勿輕信權威

所言、勿輕信這沙門是我們的老師。



伽藍族人啊!當你們自己了知:『這些法是善的,這些

法是無罪的,這些法是智者所讚嘆的,這些法當受持圓滿

之後則導向有利益及快樂。』伽藍族人啊!那時,你們便

應當持續[這些法]而安住。」



(廣辯-反向思考)

(世尊問:)「伽藍族人啊!你們認為如何呢?當不貪在人的

內心中生起時,所生起的是有利益還是非利益的?」

(伽藍族人回答:)「尊者!(所生起的是)有利益的。」



(世尊再問:)「伽藍族人啊!一個不貪心的人,內心不被

貪愛所蒙蔽,不被貪欲所纏擾,而不殺生、不偷盜、不姦淫

、不說謊,無論任何事情為長久的有利益及快樂,不貪者

是否又會勸告他人做如此的事?」

(伽藍族人回答:)「尊者!是的。」



(世尊問:)「伽藍族人啊!你們認為如何呢?當不瞋在人的

內心中生起時,所生起的是有利益還是非利益的?」

(伽藍族人回答):「尊者!所生起的是有利益的。」



(世尊問):「伽藍族人啊!一個不瞋心的人,內心不被瞋恨

所蒙蔽,不被瞋恨所纏擾,而不殺生、不偷盜、不姦淫、不

說謊,無論任何事情為長久的有利益及快樂,不瞋者是否又

會勸告他人做如此的事?」

(伽藍族人回答):「尊者!是的。」



(世尊問):「伽藍族人啊!你們認為如何呢?當不癡在人的

內心中生起時,所生起的是有利益還是非利益的?」

(伽藍族人回答):「尊者!所生起的是有利益的。」



(世尊問):「伽藍族人啊!一個不愚心的人,內心不被愚

癡所蒙蔽,不被愚癡所纏擾,而不殺生、不偷盜、不姦淫、

不說謊,無論任何事情為長久的有利益及快樂,不愚者是否

又會勸告他人做如此的事?

(伽藍族人回答):「尊者!是的。」



(世尊問):「伽藍族人啊!你們認為如何呢?」這些法是善

的還是不善的?

(伽藍族人回答:)「尊者!是善的。」



(世尊問):是有罪的還是無罪的?

(伽藍族人回答:)「尊者!是無罪的。」



(世尊問):是智者所譴責的還是讚嘆的?

(伽藍族人回答:)「尊者!是智者所讚嘆的。」



你們認為如何呢?(世尊問):若圓滿受持之後是否會導向有利益及快樂?」

(伽藍族人回答:)「尊者!我們認為如是,若圓滿受持之後會導向有利益及快樂?」



(強調主題)

(世尊說:)伽藍族人啊!勿輕信口耳相傳、勿輕信代代傳

統、勿輕信流傳廣遠、勿輕信引經據典、勿輕信基於邏

輯、勿輕信基於推理、勿輕信表面外觀、勿輕信合於已

見、勿輕信權威所言、勿輕信這沙門是我們的老師。



(影響範圍)

如此,我所說是基於那點(指前四段所說的內容)而說。(世

尊說:)「伽藍族人啊!這樣的聖弟子能如是離貪欲、離瞋恚、

不愚癡,具有正知、正念,有慈相俱的心…有與喜相俱的心…與喜相俱的心…有與

捨相俱的心…[—充滿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與第四方都

一樣,如此,又上下四方—充滿一切處所的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與慈相俱的心—廣闊的、至大的、無量的、無

恚的、無瞋的]。」



伽藍族人啊!當你們自己了知:『這些法是善的,這些法

是無罪的,這些法是智者所讚嘆的,這些法當受持圓滿之後

則導向有利益及快樂。』伽藍族人啊!那時,你們便應當持

續[這些法]而安住。」



(好處)

伽藍族人啊!這聖弟子有如此無瞋心、有如此無恚心、

有如此無染心、有如此清淨心,他在現世獲得四種安穩,



『如果有後世,有善惡業果報的話,當我命終身體散壞以後

將轉生到善趣天界。』這是他所獲得的第一種安穩。



『如果沒有後世,沒有善惡業果報的話,我在現世無怨、無

瞋、無苦得樂,來守護自己。』這是他所獲得的第二種安穩。



『又若造惡者得惡報,我從來沒有對任何人有惡意,不造惡

業的我怎會遭受到苦呢?』這是他所獲得的第三種安穩。



『又若造惡者沒有惡報,我現在見兩邊已清淨的自己。』這

是他所獲得的第四種安穩。



伽藍族人啊!彼聖弟子有如此無瞋心、有如此無恚心、有如

此無染心、有如此清淨心,他在現世獲得這四種安穩。

「是的,世尊!是的,善逝!



(信心、顯智)

尊者!這聖弟子有如此無瞋心、有如此無恚心、

有如此無染心、有如此清淨心,他在現世獲得這四種安穩。



『如果有後世,有善惡業果報的話,當我命終身體散壞死去

以後將投生到善趣天界。』這是他所獲得的第一種安穩。



『如果沒有後世,沒有善惡業果報的話,我在現世無怨、無

瞋、無苦得樂,來守護自己。』這是他所獲得的第二種安穩。



『又若造惡者[得惡報],我從來沒有想過對任何人有惡意,

不造惡業的我怎會遭受到苦呢?』這是他所獲得的第三種安

穩。



『又如果沒造惡業,我現在見兩者已清淨的自己。』

這是他所獲得的第四種安穩。



伽藍族人啊!彼聖弟子有如此無瞋心、有如此無恚心

、有如此無染心、有如此清淨心,他在現世獲得這四種安穩。



(因此信受奉行)

妙極了!尊者!妙極了!尊者!

尊者!我們皈依世尊、法及僧。

尊者!願世尊接受我們為優婆塞,從今天起到命終,[我們願]皈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lowdhamma 的頭像
    flowdhamma

    禪修的部落格

    flowdham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